第620页

赵桓从宽大的袖子里,掏出了种师道留给他的英才录,在札子上王家彦后面,写了两句。

报国无门,自杀无胆。

勇气和担当这两个品德,哪里有那么容易?

今年过年,汴京多了几分沉重,因为去年金兵来袭的事,并没有过去。当然,也多了几分的轻快,因为大宋终于迎来了一个不是糊涂蛋的皇帝。

更让汴京人开心的事,今年拜年之后,终于不用不再躲在旮旯角落缝里打牌九,而是堂而皇之的走进了茶肆里。

听一段说书,再打上一盘三国杀,其乐无穷。

“话说,诸葛亮北伐祁山,曹魏大都督曹真曹子丹领兵御敌!当夜,曹子丹满面愁容,展转无眠,召集众将领议事,为何?”

“乃是诸葛亮,下来战书,约明日决战!”

“曹子丹满面愁容,喝问诸将如何对敌,司徒王朗七十六高龄,不屑一顾言道:诸葛亮,不可小觑,与其论正统,必输无疑。诸葛贵为蜀汉宰相,封侯拜相,对其无用,退蜀军,置其死地,只需老夫明日一席话语。”

“郭淮郭伯济欲言又止,司徒王朗见状,满腹自信言道:靠阵前数语,怎可退敌?呵呵。”

“次日,王朗立于阵前,问道:来人可是诸葛孔明?”

“武乡侯诸葛亮,笑称:正是。”

……

说书人继续讲着,讲的并不是张翼德怒鞭督邮起,三英虎牢关战吕布,而是武乡侯骂死王朗的桥段,引起阵阵喝彩。

赵明诚看着周围的人,连连摇头,人王朗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是魏国名臣,病逝喜丧。

怎么到了官家编排的三国通俗演义里,就变成了这等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