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任你,也希望你担得起这份信任。”朱兆基淡淡的道。“我和父王的未来,便压在你身上了。记住,我曾向你许诺,只要能扳倒朱兆和让我重回龙门继承人的位置,日后我为王,必然为你无名划出一块封地,不受任何制约。”
“老鬼明白,请公子放心!”老鬼道。
朱兆基点了点头,叹息一声,望着那郁郁葱葱的林木道,“听闻外面已是流民四起,更有多地白骨森森,这是龙门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但这一切,都是朱兆和造成的。他挑起萧墙之乱,不惜冒犯父母之颜,不惜百姓水深火热,更不顾祖宗基业永固。他之罪,罪不容赦罄竹难书。”他仰起头望着虚空,明晃晃的太阳在虚空悬挂,一道道光晕在眼前漾开,微微眯起眼睛,“天灾人祸,人祸为最,在天不赦。”
这话已是阴冷的,就像是锋利的刀刃,已是要见血。
身后的老鬼掠过一抹冷酷的笑意,森森牙齿宛若刀锯一般。
龙门城郊。
穿着黑色蟒袍的朱兆和在甲士的护卫下来到了田野。阳光毒辣,热浪翻滚。大地已是如烧热的锅,让人即便穿着厚厚靴底的靴子,也直感觉自己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有人撑着大伞遮在朱兆和的头顶,却也挡不住那毒辣的阳光。朱兆和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地上,禾苗一片焦黄,大地已是龟裂。
绵延无垠,让人窒息。
朱兆和蹲下身,伸手拔出一茬焦黄的禾苗,只见禾苗的根系都已经枯萎。朱兆和低声一叹,面色凝重。
“凤翔那边的钱粮都已经调派过去了吗?”
“已经押送过去了,想来已经到了。”
“天灾天灾,其实最应该担心的是民生。民不生,则乱起,乱起则奸宄贼寇横行,如疫情,引起遍地狼烟。所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生不可不重。”
“公子拳拳爱民之心,天地可鉴,下官等为百姓贺!”
朱兆和苦涩一笑。你们为百姓贺,可是谁知道你们在背地里又是怎么编排我的!内心里虽然这样想,但他却不会表现出来。朱兆和带着人继续往前走,今日难得出来,他自然要多走走,一来了解旱情对龙门城的威胁,而来也是舒散舒散筋骨。
绕了一圈,已是到了傍晚。只见残阳如血,乌鸦成群。在暮色中,朱兆和领着人回到了龙门城。
田绾出现在朱兆和的身边。朱兆和喝了一壶茶,才稍微感觉好受些,拿出丝绢擦了擦脸,道,“父王现在到哪里了?”
“已到百里关。”
“看来父王归心似箭啊!”
“不过,王爷在百里关歇下来了,似乎没有继续前行的打算。”
“他这是担心我呢!怕我给他使绊子让他性命不保!父王啊,已经与我撕破脸了,正打算怎么收拾我呢!”
“公子放心,我已派人全城监视王爷的行踪,那边一有举动,我们便会知道。”
朱兆和揉了揉眼睛,道,“既然已经为敌,便没有什么可顾虑的。新军已经操练了一段时间,现在便是考验他们能力和忠诚的时候。派出去,若是父王执意要与我为敌,那么作为儿子的,虽然不孝,却也是迫不得已。二虎相争,必有一亡。”
“学生明白。”
“其实现在千头万绪,民生民生,我是早已明白的,可真做起来,却是如此艰难。宛若披荆斩棘,我即便是不眠不休,也只觉得力有不逮。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何为孤家寡人,有这么多的政务,为上者又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舒散自己呢!唉,快快结束吧,我只想能为龙门百姓们安稳一些太平一些,能有饭吃,能有衣穿,如此我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公子公义之心,必然为百姓感知,只是宵小流言,只为私益罢了!”
“希望如此吧,”朱兆和苦涩一笑道。“我为百姓做这么多事,他们不背地里骂我就好了!先生也是累了,还请下去休息吧!”
田绾躬身道,“公子也累了,早点休息,莫要伤了身体。”
“嗯,我知道。”
田绾离开后,一道倩影倏然自屏风后面袅袅出现。朱兆和微微一怔,探手一抓,那倩影已是倒在了他的怀里。清香萦绕,娇躯柔软,面带嫣红,吐气如兰。朱兆和只觉得丹田腾起一团焰火,便止不住的将倩影抱起,然后快步冲入了后面的卧室。
巫山云雨,阴阳合欢,什么俗务,什么政事,什么黎民之苦,什么父子之仇,全都抛到了脑后,只剩下这一夕欢乐,还有那佳人缠绕,一时的欢快,足以让朱兆和抛却一切烦恼。
夜空中,一抹血色霞光依然残留在云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