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页

张芸还没抱怨两句,林瑶就挽上了她的胳膊,抱怨道,“张婶,杨帆可会享受了,前段时间我一说去山里,就特别买了两辆能上山的车,也不便宜!”

拍了拍林瑶搭在自己胳膊上的手,张芸才说道,“这怎么能一样,你女孩子家家,上山做好事还这么吃苦,买两辆车让你们少吃点苦也是这臭小子应该的。”

说着,张芸像是反应过来了一样,提高了声调问道,“你今年还要去山里?”

去年去大别山一个多月,吃了什么苦,张芸想想都能明白……

见妈妈问题的关注点瞬间就转移到了林瑶去大别山的事上,杨帆跟林瑶竖了竖拇指,这丫头转移话题的功力真是越来越高了。

关于林瑶跟妈妈的聊天的事,杨帆并没关心,而是把视线转移到了父亲跟周磊身上,之前数月,他们一直在西部忙碌着,问道,“怎么样,事情谈的怎么样了?”

周磊点了点头,“跟对方谈的差不多了。”

“两亿……”杨远志复杂地说道,“我就看不到那厂子哪儿值两亿。我们找人评估,就是他们的无形资产,地皮都统计进来也是资不抵债,厂子规模也不大,就七,八百职工,而实际上这两年已经半停工了。”

杨帆一直强调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什么是人才……

不止是研发人才,经验丰富工人也是人才,可是他们之前去的厂子,经验丰富是经验丰富了,多数是闹事的经验丰富。那是一个曾经有着上千人的厂子,只是真正有本事的工人早就另谋生路了,留下的几百人多数都是没门路,没本事或者一些纯粹瞎混的家伙。

如果把这几百个人当成一个整体,甚至起到的负面作用更大。

至于公司本身,总资产一个多亿,贷款,债务却超过三个亿,早就资不抵债了,也就是曾经的军工性质,后来军转民一直没适应市场,开始时国家总认为是有技术,只是一直没找准切入点才没让他们直接破产罢了,而这几年随着优秀的人才大量的流失,才算死了挽救的心。

“他们那张牌照值钱……”杨帆无奈地说道。

国内不管手机,汽车,都有一种准入机制。比如说汽车,吉利九七年进入汽车市场,九八年第一辆轿车下线,可一直到今年才登上国家汽车产品名录,获得全国市场的准入许可,之前只能在地方偷偷摸摸的卖,还不允许上牌。

相比手机牌照在零四年放开,零七年取消,可汽车行业哪怕到一五年还维持着准入许可。哪怕世界巨头都不能直接进来,只能跟国内厂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