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页

这种情况下,不管宁大,还是东大,都想拉启航拉入到统一布局之中。

所以宁南那边首先被东大放弃了,虽然说启航的汽车产业放在了这边,可是在宁城稍微有点消息渠道的,谁不知道启航跟宁南书记张德水不太对付,如果有选择的话,杨帆肯定不会选择宁南。

他们就想在仙林那边跟湖西这边举行一种类似的格局,把启航的大实验室放在两校之下。

第二天,郑国光办公室……

面对杨帆,郑国光也没说多少客套话。

两人的关系也无需客套话了,郑家跟杨帆的合作已经很多了,不说别的,就叶清婉现在已经稳稳的站在启航除了杨帆之后的二号人物之上,再加上启航起步时,郑国光,郑昆骥也帮了不少的忙。

郑国光通过各方面表述了跟宁大,东大一起到仙林的美好时光……

“不说别的,地皮的事你都不用操心,我们可以把两校跟启航绑定在一起,直接通过划拨的方式获得土地,少了招拍挂的程序,肯定节省一大笔钱。”

“建筑也可以在一起谈判,这么庞大的建筑群会节省很多。”

“最关键的,地方不再受限制,门口那栋六层楼的研发大楼用地早就很紧张了吧。现在启航又引来一次发展的机遇,那个研发大楼根本不够用。启航一向标榜着人才难得,而我们宁大,东大就有很多可用人才,而距离近,不管是教授还是研究生,或者启航都很方便。”

郑国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也确实说中启航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节省的时间,不说别的,如果启航的研发中心继续保留在湖西,交通上的问题就会让很多兼职的教授加研究生没有条件继续兼职,要是在浦口那就更别说了,可问题启航研发中心有一半多的任务就是由这些人完成的。

启航专职的研发人员不过千人,兼职却超过三千,而这里面宁大,东大占了一大半,就这三千人的兼职,加上借助宁大,东大的一部分实验室,每年能帮启航节省上亿的研发经费。

所以,宁大以及东大从启航拿走不足一个亿的经费,启航仅从经济上都没吃亏,而且可以因为合作的学科建设从而让启航有着更雄厚的研发基础。

这是合则两利的事。

所以,不止启航对宁大,东大有很大的影响力,反过来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