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页

巴士拉作为南方城市,国内教派之争波及很少,即便是萨达姆执政时期,巴士拉的气氛也是以宽松为主:为了赚钱嘛,整天枪林弹雨,搞政治屠杀,还不把商人都吓跑了?

怎么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成为废墟了呢?

那是因为全世界人民的救星,美国老大哥非说巴士拉有大杀器,军舰大炮飞机一遍遍的轰,活生生的给轰废了,最后大杀器毛都没找到一根。

拯救伊拉克的美国佬,却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比独裁者、恐怖分子更深重的灾难,作为美国佬一手扶植起来的执政府官员,阿巴迪也只能‘幽幽一叹’。

赵泽君也是一脸的沉痛,不过心想,这其实是第五个好处。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还在,工厂码头的底子还在,人口锐减,恰恰是破旧立新的机会。一旦商业重新繁荣起来,吸引了各地的商人,这座城市将会完全脱胎换骨,有希望成为一座真正的‘自由贸易之港’。

至少,能把宗教、政治、教派这些让伊拉克焦头烂额的东西的影响,降到最低。

“阿巴迪先生,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赵泽君听了对方的介绍,结合巴士拉港口城市的特点,忽然灵光一现,试探性的说:“巴士拉是港口城市,很适合建立高档的大型酒店。”

“当然,我们经济委员会也希望伊拉克能出现一批高档、舒适而且安全的大型酒店,以便留住全世界来投资、旅游的客人。”阿巴迪意外道:“赵先生你也从事酒店业务?据我所知,你是中国顶级的地产商和互联网商人。”

赵泽君心里想笑,还一批?就伊拉克这地方,出现一两个大型酒店就很不错了,至于全世界来投资、旅游……等上十年再说吧。

“如果能保证安全的话……我所谓的安全,不止是某一个政党、教派承认,而是无论是任何民族、党派执政,都能够受到政府、民间,甚至是国际的保护,哪怕在内乱战争期间,都可以成为各国要人的避风港。那么我可以考虑,首先在巴士拉建立一座全世界范围内一流的高档酒店。”

第九十七章 不要钱的地皮?

赵泽君想到酒店,灵感还是来自于伊拉克总统府的‘招待所’,还有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

伊拉克的整体招待环境太恶劣,如果能在伊拉克存在这样一个哪怕外面在打仗,一墙之隔饭店内,都能受到国际保护,拥有一片相对安全之地,并且是各国政要交换信息、进行贸易往来的世外桃源,那么泽字系这趟来伊拉克的最终目的:打响国际声誉,绝对可以事半功倍。

不过这需要之后一段时间在伊拉克的积淀,仓促之间肯定做不到,毕竟这不是取得伊拉克执政府一家支持就能做到的。现在提一句,只不过是‘预告片’,给阿巴迪看到未来更多的希望。

阿巴迪倒是很感兴趣,因为抛开酒店本身因素,赵泽君还淡淡的提到了,如果建成,可以从中拿出一部分股份,给予当前的执政政党作为分红:哪个政党执政,就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