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提两个问题。”
赵泽君轻轻的敲了敲桌子,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律师专家核心层们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抬头看着赵泽君。
第一,未来泽业上市之后,能否采用ab股的方式。即公司创始人拥有一票否决权,或者一票的权力等于其他股东n票的权力?
第二,泽业董事会的董事提名,能否不由股东,而是直接由创始者任命?能否中途更换任期未满的董事?
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上市后,董事长赵泽君本人对公司的掌控力能否依旧最大化,一言而决?
牛家的变故,对赵泽君触动很大。
泽业上市,股权一定是分散的,预计上市后,赵泽君本人直接间接掌控的股权大约在40,公司72名管理团队的股份大约在7,员工内部股25左右;剩下的,一小部分引进几个大型资本股东,进行战略合作;最大一部分还是公开发售。
换句话讲,理论上,赵泽君是有可能被人ko出局的。
但这仅仅是理论。
几个律师都是一愣,事实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公司创始人掌握40的股份还被ko的情况,一方面,公司创始人拥有极高的威信,得到各方面的信任,另一方面,仅仅从股权架构上来说,一个上市公司40的股权是一个巨无霸数字,几乎无可动摇。
40超过了三分之一股权,这就意味着,不经过持股人同意,上市公司董事会无法更改公司章程、合并、重组等等直接影响公司大局的重大决策。
加上高管和员工代持股份的决策权,赵泽君本人的决策权已经超过了50,理论上来说,连被罢免的情况都不可能出现。
只有一种情况:全世界,包括姜萱等人在内的高管、整个泽业的持股员工、所有泽业的持股战略合作伙伴、全部购买泽业股票的股民……这些人加在一起,造赵泽君的反,赵泽君的地位才有可能受到威胁。
上市公司股权架构不是小学一年级算术题,牵扯到很负责的方方面面,某人一定要51才能控制公司的想法在业内人士看来未免有些可笑,上述的‘造反’情况显然不可能发生。
德源集团就是个例子,牛胜利几乎都要死了,还是有很大一批人站在他这边。
其实以赵泽君对于泽业的掌控力,哪怕他不持股,对泽业也有一言而决的能力,这是一个由他一手缔造的地产帝国,换一个人来,股东不答应、员工不答应、合作伙伴不答应,也许连政府方面都不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