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现在好了,人都崩了,不结案也不会处决。结案了,也就意味着这笔钱和这个案子完全断绝了关系,就算自己拿着钱去自首都不会受理。人都崩了,自己说啥都没法对证了?也就成为不了证据。你说是就是啊,这么多公安干警折腾了小半年,就因为你一句话全白费了?

不过现在还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把美元变成人民币。拿着美元去买东西肯定是不成的,去银行兑换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大额外币都是要有出处的,不管是亲属给的、还是做买卖挣的,你都需要出示外币入境的证明。否则银行不光不会给你兑换钱,还会把你扣下,说不明白钱就归国家了。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倒是不太担心,正规途径换不出去,不还有个黑市嘛。外币黑市自打对外开放之后就有了,最初是收购侨汇券、外汇券的,很快就演变成了一个可以兑换各种主要外币的自由市场。在京城里主要有两个外币黑市,一个在安定门桥头,一个位于朝外的雅宝路。

安定门桥头是对外经济贸易部和出国人员服务部所在地,这时候出国是不能随便买个电视之类的电器带回来的,得先有一个国家规定的配额,人回国之后拿着这个配额再来服务部提货。

因为工作原因,很多人经常会出国,手里的配额自然就比较多。他们自己用不了,过期还作废,所以就有脑子灵活的人在这方面打主意了。

他们会掏钱把你的配额买下来,然后再把这些电器提出来,转手就可以卖高价,或者干脆直接倒卖配额。久而久之,私下兑换外汇券、外币也成了他们的业务。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出国的人只有几百美元外币,多了银行不给你换,只能来找这些倒汇的贩子。

雅宝路的情况和安定门还不太一样,最开始外汇贩子只是在日坛一代活动,因为这里大使馆、外交公寓比较集中。想倒汇你得有货源,也就是外币,啥地方能换到外币呢?只有从驻京的外国人手里私下兑换这么一条路。

那些老外刚来中国的时候并不明白这些,老老实实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外汇牌价兑换手里的外币,可待上一段时间之后就门清了,因为他们也得生活。一美元到银行里换最高也就能换到七块多钱,而私下换给这些倒汇的贩子可以得到九块钱甚至更多。外国人也不傻,谁高换给谁呗,反正银行给的也是人民币、贩子给的也是人民币,一样花,都能买东西。

后来雅宝路有了市场,各种摊位云集,贩子们就开始往这边移动,原因也很简单,干这个买卖是违法的,时常会有便衣来抓,越是人员流动大、成分复杂的地方九越安全,大隐隐于市嘛。

再往后,随着苏联解体,雅宝路突然变成了专门针对前苏联客户的外贸商业街,来这里的大毛子、小毛子、白毛子,各种毛子是京城人对前苏联地区人的统称。毛子们手里也有美元,于是这里就成了倒汇的另一个大本营,势头远超安定门。每天的资金流量都是以百万元为单位的,你说你拿着十万八万的就想入这行,门儿都没有。先不说同行排斥的问题,光是占用的资金量就能让你自己不玩了,冒了很大风险挣不到钱谁干啊。

洪涛之所以对这个行业知道的如此清楚,无它,还是拜他那个小舅舅所赐。当年小舅舅和几个人就玩过这玩意,不过玩的很小,顶多算是业余选手。随着倒汇大户逐渐进入此地,竞争白热化,他们就不玩了。主要还是太不安全,每年都有倒汇贩子横尸街头,不是因为同行竞争被人做了,就是钱漏了白被人黑了。

用小舅舅的话讲,咱城里人真玩不动这个买卖,全是尼玛一群亡命徒,挣多少钱也得有命花啊!

实际情况确实和小舅舅说的差不多,从洪涛高三开始,雅宝路倒汇贩子的组成成分就起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从石河子、团河劳改农场毕业的同志回城之后就盯上了这个来钱多、来钱快的行业,以前那些倒汇贩子哪儿竞争的过这些亡命徒啊,不出两年就被清扫得差不多了。

洪涛没有选择安定门,那里离家太近,难免会碰上熟脸,如果自己是换个千八百美元也无所谓,但想一次性出手几万美元,还是得找离家更远、人员结构更复杂的雅宝路比较合适。

当他开着车来到这条布满了商铺的小街道里时,仿佛又回到了跟着小舅舅一起在这里蹲守肥肉的年代,心中不禁感慨万分。那时候小舅舅他们三个人经常被人追得满街跑,有警察、有外国人还有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