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玓站在屋里沉默了半晌,不再去骚扰大猫,而是偷偷去书房取了笔墨纸砚过来。
半下午的日头还能看到空气中漂浮着的尘埃,虞玓微眯着眼思忖着此前的所见所闻,这些时日里思忖的杂乱思绪开始渐渐成型。
宽窄乡,土地,肥料,天时,征收,劳作,工具……此中出现的种种皆是农田事的中心,可总有些是值得、也应当大书特书的内容。虞玓慢吞吞研磨着墨条,掺了一点点水后慢慢磨出来的墨香有些熟悉,那是以往阿娘阿耶就用惯了的,库房那里还剩着好些。
虞玓喜欢这墨香的味道。
就好像掺杂着文字本身独特的美丽。
他在停下动作后,弯腰在书桌上铺开一张白纸,提笔而就。
无需思考。
因为他已经在心里思考了许久,久到当他落笔的时候,再不需要其他的润色。
如泼墨而成。
日暮转为夜色深沉,残月爬上树梢,墙头跨过的枝丫幽幽掉了片顽强弥留的枯叶,打着旋儿落在石板路上。屋舍内,虞小郎君的剪影落在窗纱上,如同一片茫茫朦胧的画卷。
时有如“筒车”之流的农具,亦有辛勤劳作的农民百姓,虽夏日旱情,可雨势骤下,终稍稍挽回局面。劳作数月之艰苦,奈何在王朗这等农夫口中,纳税补租后余下的钱财,却不足弥补岁末生活,还需做工补足家用?
虞玓微微停笔,而柜子顶上的大山公子不知何时已经盘踞在了虞玓的身后,那窄小的架子窝着一大窝漆黑油滑的皮毛,幽绿猫瞳却紧紧盯着虞小郎君正在书写的篇章。
入神时,那蓬松柔软的大尾巴自然垂落,搭在架子边上。
“……通州实有计丁给田、犹有不足之困,以丁口纳税,实有缺漏。曾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儿旷土多,故均田制存。
“若唐承平日久,丁口滋重,宙无闲田,不复给授,久之,易使均田为空文……赋税故农为政本,两汉举力田之勤;财用聚人,九市列惟金之利……”①
落笔不断,一书未知日夜。
等虞玓写完的时候,桌案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着点亮的油灯,两盘糕点与热腾腾的茶盏正放在他的左手边。窗台半开,留着些许地方淋撒着狡黠的月光,那两盆独得白霜宠爱的素色小花只余下最后一朵,在月色下摇曳着,许是风动。
“吱呀——”
门后悄悄探出来一个圆润扎着辫子的小脑袋。
正是那日虞玓带回来的女童,她与其哥哥现在都算是在虞宅帮忙,包吃包住。少年清楚所说的做事其实也就是些普通的杂事,根本来说是他们占便宜了。对虞玓更是忠心耿耿,近日里连带着那女孩,这虞宅总算有了些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