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老嬷嬷才道:“是,听说了,是去了路政局,好像是新近办的东西,也说不清是做什么的,不过陛下出宫的时候,似乎脾气不是很好,倒是回来的时候却是喜笑颜开。”

张太后的长眉微微皱起,却是没有太多的表情,淡淡地道:“路政局?哀家没听说过,不知这里头有什么缘故,以后若有路政局的事,便和哀家说一说,哀家倒是想知道。”

老嬷嬷道:“奴婢这几日就去打听。”

张太后笑吟吟地摇头,道:“不要刻意去打听,不知道的,还以为哀家有什么企图呢,多听听宫里那些人的闲话,自然能听到只言片语。”

老嬷嬷颌首点头道:“是。”

张太后叹了口气,道:“陛下用过了晚膳,应当会去南宫吧,南宫那边,听说近来越来越热闹了,王娘娘请了几个歌女入宫?”

老嬷嬷道:“本来是要请,不过被人说了一通,所以作罢了。”

张太后道:“是谁连这种事都阻止?”

“杨相公……”

张太后的脸色,顿时显得有几分难看。

事实上,她和杨廷和并没有太多的牵连,只是当时正德驾崩,她身为太后,免不了要出来主持大局,而群臣皆以杨廷和马首是瞻,杨廷和又摆出一副很尊重她意见的样子,双方一起拟定了新皇位的人选,同时杨廷和趁机进行了一些改革,也都请求张太后核准,张太后当时并不以为意,认为杨廷和这么做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因此无有不准,甚至发出懿旨给予了杨廷和极大的支持。

只是现在,张太后感到有点不太对劲了,因为在别人的眼里,杨廷和和自己似乎成了同党,杨廷和成了他张太后的人,张太后不愿惹是生非,可是这位杨相公却是个不消停的主儿,每天盯着内宫,宫里有什么举动,便有御使出面大骂一通,若是宫里依然我行我素,这位杨相公便站出来,使得内宫不得不屈服。

杨相公凭借着他在政权交接时的改革,还有新皇帝登基之后的一些仗义执言,声望达到了顶峰,说是如日中天也不为过,可这也害苦了张太后,在别人看来,杨廷和的种种举动都成了张太后的指使。

张太后不由吁了口气,道:“杨相公乃厚照的师傅,难道连这个都不明白吗?他这么做岂不是陷哀家不义?再这样下去,哀家只怕要被他害苦了。”

她虽是叹息,却显得荣辱不惊,沉默了片刻,道:“哀家倒也无妨,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也都见过了,哀家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两个不成器的兄弟,罢了……现在就算是有理也说不清。”

正说着话,外头有东暖阁那边的太监过来,禀告道:“太后娘娘,陛下已经摆驾,往这边来给娘娘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