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大唐[校对版] 荆柯守 1681 字 2023-03-20

侧殿小巧而精致,不远处就有小湖,这时虽然见不到鱼戏,但是也是清波荡漾,回廊曲桥,相互通接,只是这时当然没有电灯什么,虽是侧殿,也可容数十人,因此里面幽暗,灯烛照得上下通明。

内阁成员与杨宣凝各坐下喝茶。

“王通的启蒙之书,已经写就,奉上御览。”李播取出一本书来,奉上。

杨宣凝定了定心气,稍取来,翻了几页,又合上,说着:“今日我心气不平,无心读之,先生可为我说来。”

现在内阁,称呼上,已经成定制,凡是入内阁者,就是宰相,但是首相不称姓,直接称先生,而其它宰相加以姓,称之为张先生赵先生等等。

“恩,我已阅读,其问一千二百字,日常用字都有,可所谓启蒙之书,字句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出此一本,实是大善。”李播也不推辞,说着。

“恩,王通不愧是大儒,听说其父,王隆,也以学术见长,曾为国学博士,是否?”

“正是,王通字仲淹,祖籍祁县,其父王隆,世代儒学,在先帝时,曾举秀才高第,官至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专心著述《续六经》,于通化白牛溪聚徒讲学,门人环堂成列,常成列,常达数百人。”李播淡淡的说着。

“王通好自求名,仿孔子作《续六经》,在河汾讲学时,便以王孔子自诩。甚是华而不实,不过,这三字新经,大益于世,后世也可成名,但是此时,寡人就不取了,授国士爵,特赐五百亩田地,世袭不替,以为学术世家之延续。”杨宣凝想了想,说着:“寡人设爵,是为了延续世家,专心与技与学,而设散官,就是为了这等不可治政,但可治学之人所用,恩,如果加恩,最多授个散官就是了,你看授什么散官?”

自秦汉以来,官级决定了特权,杨唐设制,文武分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次两级,共一十八级,贵族爵位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国士八级。

而散官,就是有品级,有特权,但是不世袭,也不真正管政的官位,同样有九品十八级,多半是官员退休后的职称,或者那些治学不治政的特殊人士,目前还没有形成什么在职官加上散官阶的事情。

文散官系统: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进光禄大夫,从二品光禄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正议大夫、次四品通议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议郎,次六品文林议郎,正七品上宣议郎、次七品下宣议郎,正八品上给事郎、次八品下给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

“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户书佐,不过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为五品散官,如何?”

“甚好,就赐正五品中散大夫,赐浅绯金带,俸禄按制为正官之一半。”杨宣凝想了想,就下了决定。

杨唐官员,所得的俸禄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第一是禄米,一品八百石,从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从二品五百石……从九品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而散官减半,规定一百斤为一石,至少粮食是用不着买了。

顿了一顿,杨宣凝又说着:“翰林院审查,如文字上并无错误,内阁再通过,可印刷之,初版一万册,发放各郡作为启蒙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