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东方海外的麻烦】

9月下旬,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京城草签;

10月1日,吴光耀参加了在京城举办的国庆观礼,并受到了接见;

11月中旬,撒切尔夫人抵达京城,与华夏正是签署中英联合声明,明确1997年后的‘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人心趋于稳定,股市回升。

中环,东方文化酒店。

吴光耀、老霍、董大三人聚在一起,正在会宴。

吴光耀说道:“当前东方海外的财务状况如何?”

老霍带着董大前来向自己求助,吴光耀虽然不一定会拒绝,但也不可能一揽子全包;

董大说道:“去年(1984年),公司全年盈利16亿港币;不过,由于公司负债过高,长短期债务高达102亿港币,光利息就需要支出62亿港币;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0。”

吴光耀皱起眉头,资产负债率高达80,说明这个公司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

1985年,世界航运业更是会陷入空前衰退;

按照这种情况,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东方海外将在上半年资产将达到负值。

吴光耀说道:“今年的航运情况将更加糟糕,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前世,东方海外在1985年的债务已经高达200亿港币,可见1985年的航运有多糟糕;

一年时间,新增100亿港币的债务,这其中除了航运萧条、利滚利之外,更多的是——东方海外在日本订购了24条新船,急需现金结账。

如果是别人分析今年的航运形势,董大还会抱着侥幸的心理,但吴光耀说出这句话,显然如同铁证一般,不容人怀疑。

这位才是最厉害的船王,世界航运史上的真正‘帝王’。

董大心理一沉,立马改变了来时的注意,说道:“耀叔,能不能指点一下我该如何做?”

吴光耀先问道:“你一开始打算怎么做?”

董大说道:“我的打算是去说服日本的造船厂接受少量的赔偿,取消其中12艘新船的订单合同;另外的12艘新船船款24亿美元,我打算通过银行组合贷款进行支付。”

老霍插话道:“大陆的货运需求增加,航运订单有意交给东方海运一些。”

吴光耀点点头,大陆开放后,自然需要大量的进口货物,那也就需要大量的船只;

大陆虽然能造船,但对于大型船只还是非常困难;

而且就算能造,现在也来不及。

至于大量买船,更是不可能,毕竟外汇非常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