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这年月,还有无数的中国人试图发明永动机呢。一位位搞不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平民科学家,妄图颠覆整个物理王国的基础,用这种战天斗地的情怀写出来的论文,在署名方面,和杨锐的论文是差不多的。

不过,锐学组的成员显然很是看好杨锐。

黄仁还应众人的要求,组织了一次欢迎舞会,锐学组数十人趁机大吃了一顿,喝光了四桶肉汤。

杨锐坦然受之,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检查作业和补课,有空闲的时候,就继续完善他的实验室。

同时,为了方便普通学生做实验,杨锐干脆请人在实验室旁边再建了一间瓦房,用于普通的物理和化学实验。

新盖的房子用去了500多元,再加上里面新配置的实验设备,又是2000大元花去。

不过,这笔钱是从锐学组的账里走掉的。

杨锐将个人资产和锐学组资产分的很清楚,更是做了好几本账目。等到明年,他会把自己购置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带走,而锐学组的仪器容器多半会留在西堡中学。

也是这种倾向,令赵校长异常愉快,进而同意了他建新房的要求。

毕竟,建房的钱也是锐学组出的,他大笔一挥就有房子出现了,比马良还快乐。

而在杨锐的操作下,锐学组也渐渐的变的像是一个控股资本了。除了少数勤工俭学的学生继续参与油印以外,大部分做油印和销售的学生都不是锐学组的成员。

然而,通过出售试卷赚到的钱,在扣除工资等成本以外,仅仅分润给学校很少的一部分,并不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分享。相反,没有工作的锐学组成员反而享受着额外的待遇,免费的书本和试卷,免费的文具,现在还有免费的运动服和球鞋。

学生里自然有人忿忿不平,但在学校和杨锐双方的压制下,觉得不舒服的学生也只能按捺住心情。

杨锐更是进一步的将锐学组的业务给扩展了出去,诸如试卷油印之类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西堡中学的学生在做了,锐学组的学员们完全可以通过介绍朋友的方式,来接手这部分的工作。

相比在街上游荡,一天一块钱的工作是相当好的,杨锐如果放开了招聘,队伍估计能排到山下去。

但也正因为是介绍性质的,反而找来了许多愿意安心工作的人——用20年代的话说来,正是因为这些工贼们的存在,普通学生的怨言也变的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