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页

杨锐原本就没有做这个项目的想法,如今就更加没有了,只是在一群制药公司研究员看傻子的目光中,侃侃而谈。

对于这些钻进钱眼里的技术员,杨锐只有一个评价:燕雀。

第1297章 搅动池水

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不指望诺贝尔奖的。

正常人思考诺贝尔奖,或者幻想诺贝尔奖的时间,都是在生命的前三十年,之后,他们见识到真正的科研的难度之后,就会丧失勇气,放弃希望了。

全世界一年只有一个的科学奖,在绝望性上,可以用百米跑来形容——皇冠上的明珠,就放在你的面前,跑一次,你就知道差距了。

绝大多数的科研人,他们一生的奋斗目标,其实只要做出一项技术发明,就很满足了。

若是谁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技术发明,已经足够令大部分学者和技术员羡慕了。

至于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一座摩天大楼,越是靠近它的人,就越需要仰望。

也是因为这样,凌志明才会对杨锐的到来不屑一顾。

也是因为这样,杨锐拿出来的动态质量重置法,才会受到无数制药公司的技术员们的追捧。

产业界的研究员,基本都放弃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了,但是,他们看到这种方便的能够检测活性物质的技术,却是激动的挪不动腿。

杨锐的讲座,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都维持了火爆的状态。

已经到了斯德哥尔摩的人,自然是要将杨锐的讲座听完的,而此前没有关注到最新消息的技术员,又在不断的涌向斯德哥尔摩。

杨锐之前做讲座的内容,早就被人整理成文本,散步了出去。

即使能够同步,仍然有许多制药公司,愿意将人手派过来,了解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