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页

正是《京华早报》的大对手呢。

与单位的同事一样,王博对《华西早报》没什么好感,相信总编也是一样的。

王博有些好奇,也是有些无聊,就顺手将报纸拿了过来,看起了上面的文章。

《京华早报》是一家小报,管理称不上严格,也没有机关单位的严苛上下级制度,王博将报纸翻转过来,瞅了一眼正在皱眉阅读自己文章的总编,心道:认真的看吧,看看咱们这专业记者的采访成果。

王博压抑着心中的得意,抖抖手,才将注意力放在了《华西早报》上。

他的目光以极快的扫下去,下意识的准备翻页。

像是这样的小报,头版如果不是政策时事,也是一些小无可小的事情,向来是不值得浪费时间的。倒是二版三版,往往能有点味道。

不过,今天的《华西早报》的头版,标题却长的让人不注意都不行:

《诺贝尔奖得主的母亲:我是如何培养一名诺贝尔奖的》

王博的目光猛的一凝。

这……这真的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吧!

王博赶紧低头看具体的内容,只见文章的开篇就道:很难想象,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出身于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寨子乡的杨锐,是在一所乡办小学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的……杨锐在小的时候,是一个调皮鬼,学校的老师经常向他的母亲告状,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温声的教育杨锐,与小朋友和平共处,一起玩耍比独自玩耍更有趣……

杨锐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在每天上班的闲暇,还要做饭洗碗洗衣服……

即使到了西乡开发区工作,她依然没有脱离劳动妇女的本色。打毛衣和纳鞋底是她必做的,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她还会雷打不动的去菜地看一圈,检查一下栅栏,看看需不需要浇水施肥……

王博看到这里,已经是看不下去了,他气的将《华西早报》摔到了桌子上:“简直是一派胡言。”

“怎么就一派胡言了。”总编没什么脾气的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