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页

“杨锐的爷爷就是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杨锐不在西寨子乡读书,还能去哪里读书?他妈才不是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公公是乡上的一把手,娘家全是国企的干部,每年到春节的时候,家里的门槛都要被人踏破,还洗衣做饭?杨锐上学的时候,他们家就有雇保姆,后来不要了,那是她换了单位,工作清闲了。”王博是仔细调查过的,看着《华西日报》的吹捧,更是气的不行。

他越说越大声:“杨锐家里也不需要打毛衣和纳鞋底,他们家里很早就买得起成品毛衣了,还有菜地,屁个菜地!”

王博气的跳脚,道:“他们家的菜地,是搬到了西乡开发区的别墅区以后,用草坪开的菜地。你能信?一个开发区就敢搞别墅区了,两层的小洋楼,一水的大阳台,还用瓷砖给铺地了。头大的瓷砖,一块就五块多钱,全给领导分了。”

“看你说的这么来劲,怎么不把这些,写到你的文章里去呢?”总编的声音飘飘的,没什么力度。

王博愣了一下,道:“这些怎么能写。再说了,就算我写了,读者也不乐意看吧。”

总编点点头,道:“这倒是。”

总编虽然赞同了自己,王博的心情却并不明媚,眉头也皱了起来。

“你这篇文章可以。”总编看见他的表情,笑一笑,说:“算是一篇好文章,就放明天的二版吧。”

王博原本的目标也就是二版,但是,《华西早报》将写杨锐的文章挂到了头版,王博对于二版就不那么乐意了,不禁道:“您觉得我这篇,是不如华西早报的?”

“各有千秋吧。”

“您就说说差距。”

总编呵呵的笑两声,见王博的态度坚决,也不用惯着他,遂道:“单就文章来说吧,你写的也是可以的。比如说,雄赳赳气昂昂的工人队伍,带着革命的火焰和气质……气势磅礴的方阵,踩着改革的鼓点……我想象着新的工厂里,当工人像士兵一样,遵守纪律,战意昂扬,他们生产出来的药品,也一定具有特别的疗效吧……”

王博写的时候不觉得,听总编读出来,尤其是带着重音的读出来,立即就觉得不那么朗朗上口了。

总编却没有给他反悔的机会,继续道:“总的来说,文章还行,就是比人家京华早报来说,格局有点小了,你说是不是?”

“这格局……格局这个东西,也不是不能以小见大吧。”王博竭尽全力的为自己争夺最后的一点话语权。

总编再是一笑,道:“你知道这个文章,最好的是哪里吗?”

“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