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拍了拍他的手背,“别怕,先生在。”
他看向身前那些穷凶极恶的衙役,“他不过还是个孩子而已,王捕头何必和他计较?教不严师之惰,学生的犯下的罪责,我这个做先生的担着就是了。”
“嘿,当街侮辱县令大人,就已经是犯了王法,冯先生虽然是咱们山阳镇里出了名的读书人,这个罪责只怕先生也是担当不住?”
中年儒生摇了摇头,“县令大人不过是想杀鸡儆猴罢了,我这只送来门的黄雀难道不比这只尚未长成的雏鸟更好些?”
王捕头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前些日子吴县令确实私下里和他说过,最近县里有些闹腾了,要他在县中抓个典型,杀鸡儆猴,让黑衣教和那些豪强地主们收敛几分。
其实今日杨易之事可大可小,若是不追究,驱赶了事也就是了。
他之所以大张旗鼓,自然是因为杨易是个读书人,虽说如今还年轻,名声不显,可世家豪族他动不得,那些寻常百姓倒是可以任他拿捏,只是震慑力又有些不足。
相较来看,杨易这个读过书却又没什么人脉的读书人,自然是他的最好选择。
不过如今既然冯原自投罗网,那就怪不得他手下不留情了。
论起在山阳镇的名声,冯原也不算小了。
在这个世道上,不论何时总归是三种人最惹人注目,经商的富人,掌权的当权之人,有才学的读书人。
冯原就是山阳镇里最被人尊重的读书人。
在山阳镇里,见了李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哪怕迎面而来,也可视而不见,甚至要是身份背景大些,即便是当着他们的面吐他们口水,他们也只能唾面自干。
可冯原这样的人却不同,寻常人见了吴县令自然也会敬畏,只是更多的还是对吴县令身份的敬畏,可对冯原的尊敬则是内心的尊敬。
王捕头没有立刻动手,他目光之中有些迟疑,虽然知道冯原是他杀鸡儆猴的最佳人选,抓了冯原容易,可事后如何?
依着他对吴县令的了解,吴县令绝对不会就此和冯原这些读书人撕破脸,最后的结果无非是震慑县中之人一番,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说书人口中的帝王心术。
这一切自然是需要一只替罪羊的。
这个替罪羊会是谁?
除了他还能有谁?
抓一个杨易,他自然受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