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余侍郎之功,传闻朝野之,无非是此次勤王斩杀五百多鞑子,其他之功外人大多不知晓,很难服众。可是皇上和微臣却深知余侍郎所为何其难也。无饷无兵之下练出一支过万人强军,屡屡作战而一直维持不败。遍数朝野之臣,无人出其右也。余侍郎真乃是朝中出类拔萃之能臣。”
“因此,余侍郎所长就是在地方练兵作战,如置其在应天、凤阳,空置其能难扬其所长,反而为不美。犹如虎入笼中,甚为可惜。”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立刻发问道:“难道杨爱卿是要朕大用余爱卿吗?可让其空处闲职,又如何用其之?”
“然也!微臣正是看好余侍郎,想要让皇上大用之。”杨嗣昌笑着说道,“依微臣所见,现南京兵部正是其善处之地。因余侍郎之部已留京师,其赤手空拳出京难以施展,正需给其一支强军。而南京恰有黄、刘两总兵,也正需文臣领军。今后有事也无需南京镇守卢公公救急,正所谓人尽其用也。”
“还有,襄阳熊督师所长只是招抚,兵事非其所能。万一战事有失,也有余侍郎在南京弥补,不会让局面难以收拾。”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感到相当舒服,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他笑着问道:“杨爱卿所言:是否对余爱卿要大用,却不急着大用?”
“皇上圣明!”杨嗣昌立刻行礼道。
“可……可……”崇祯皇帝却又皱起了眉,吞吞吐吐地吐出了几个字,而且下意识地看了看身后的幔帐。
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承恩,他可是相当熟悉崇祯皇帝的习惯动作了。那幔帐后面可是待着记载《起居注》的翰林,所以现在的崇祯皇帝一定是有什么难以启齿之事要说。
于是王承恩眼珠一转,立刻问出了崇祯皇帝为难之话:“就怕余侍郎不知皇爷爷的苦心,心生怨望啊!”
“放肆!怎可背后说朕之肱骨?”崇祯皇帝立刻大声呵斥道。
王承恩把脑袋一缩,反正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崇祯皇帝骂几句就骂吧,只要崇祯皇帝心中有数就行。而杨嗣昌也很明白崇祯皇帝的小手段,他仿佛像是没听到斥骂声一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明日微臣将会亲自拜访余侍郎,会让余侍郎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
听杨嗣昌亲口答应去做这个恶人,崇祯皇帝大松了一口气,事情能解决,又能够保证自己的名誉,这让崇祯皇帝是相当满意。而今天之事总算是解决了一件了。
崇祯皇帝和杨嗣昌的想法确实不错,俩人的意见似乎得到了统一。可是在事实上,在对余子琏的安排,俩人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崇祯皇帝是想把余子琏作为五省总督熊文灿的替补人选,而杨嗣昌是想把余子琏作为熊文灿的补锅匠。虽然在表面上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余子琏将来的地位将是天壤之别。说到底,杨嗣昌就不想让余子琏接任五省总督。
至于余子琏去了南京以后,是否可以顺利地掌握总兵黄得功、刘良佐这两支明军?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和南京兵部尚书是否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分给余子琏?那更是一件麻烦事了。
喝了一口茶,崇祯皇帝接着问道:“杨爱卿!湖广之事准备完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