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页

所以左良玉的军事才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不过他还有其他的一些优点。比如:驭下很有手段,使得其他明军军将愿意听从左良玉的指挥。当然,他驭下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有财大家发,纵容部下抢掠地方。所以左良玉的部下是满意了,地方的百姓可就遭殃了。

另外,左良玉为人也很讲义气。比如:当年侯恂是第一个把他由偏裨提拔为大将的人,所以他对侯恂就始终极为尊重。前两年,侯恂在户部尚书任上被罢官逮捕入狱,虽然那时候左良玉未和吴世恭一起上奏说情,但左良玉却仍然同侯家保持密切的关系,行军至侯恂的家乡归德府的时候,他也破例不抢掠骚扰。

因此,当熊文灿恳求左良玉出兵后,左良玉也不拖泥带水,立刻就是出兵。既然熊文灿粮饷的供应倾斜于左良玉,那左良玉就为熊文灿出力。在这点上,左良玉还是做到恩怨分明的。

当然,左良玉带着这一万多人马也是有着自信的。自从崇祯六年他被提升为援剿总兵官时,时年仅三十二岁的左良玉,他的部众也由原先的二千人马人增加到万余人。

而在这几年的征战中,当时在中原和西北同农民军作战的各镇总兵官先后有几十个,但大多碌碌无为,或是战场失利被杀,或是被朝廷撤职惩办,唯有左良玉一枝独秀,始终保持着实力和体面。

左良玉本人也是骁勇体健,虽然不识字,却很有心机,也很能团结手下的将士。朝廷的兵饷总是不足,他就随处纵兵大掠,这点在上文也介绍过了。反正各地的百姓甚至乡绅对于左军都又恨又怕。当时民间口号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左良玉军所过之处,真是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把地方抢劫的干干净净。尤其他也很懂得保存实力,遇到太强硬的敌人就远远避开,拒不执行上司的命令,督、抚和朝廷却拿他没有办法。

所以在经过了这六、七年的剿寇后,他已经集中了一批强兵悍将,经常自行其是,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地军阀化了。与吴世恭不同的是,吴世恭的汝宁军是没有朝廷支持的军阀化,而左良玉则是有朝廷支持的军阀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就很有些骄傲,他也不了解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已经通过休整,恢复、增强了实力,所以他认为自己带上这一万多人马已经是足够了。

第703章 送别李禄

而熊文灿当然也不会让左良玉孤军奋战,他一方面加紧调集湖广的官军,另一方面传令正好赶到南阳,本来准备参与围剿张献忠和罗汝才农民军的河南总兵张任学,要其率领所部七千多人马,加紧赶到房县,让其与左良玉部汇合。

汝宁府城边上的官道上,两队人马聚在一起。队伍前,吴世恭和李禄在依依道别。

“李大哥!真有些舍不得你走啊!”吴世恭感叹道。

“别婆婆妈妈的,我是回京城去做爷,哪像你还留在河南吃苦。羡慕死你。”开了几句玩笑以后,李禄也长叹道,“哎——!总算是解脱了。”

李禄上奏乞骸骨的奏章 以罕见的高效率批复了下来,朝廷允许李禄回京城养老。其实吴世恭和李禄也都明白朝廷的用心,他们是要砍断汝宁军的左膀右臂呢。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新任南阳总兵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在南阳这么大的家业,你真的舍得?”吴世恭问道。

李禄没回答,他看着远处两只飞鸟在树枝上欢闹。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摸了摸他那瘸了的腿,说道:“本来我到南阳就是来养老的。这么十多年,却觉得以前的日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和妹夫你待在一起的日子真的是最舒心。可是我已经没雄心了,打仗,一直在打仗。到河间,一千五百多兄弟跟着我去,回来才七百多。我受不了了,回来后晚上成宿睡不着,一直睡不着啊!人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