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页

为了释疑,他在额头上拔了一个大大地火罐,以示自己没有装病,乃是真病。

吴甡也不点破,

开封之战时,两人都是熟人,此番见面,自有一番寒暄和客气,不过很快的,吴甡就拉入主题,询问左良玉修整的怎样?大军是否可以出战了?以及面对张献忠,有什么歼敌良策?

左良玉起身,慷慨抱拳:“浮山一战,良玉愧对朝廷,此番戴罪立功,但听部堂命令,就算刀山火海,良玉也在所不辞!”

吴甡知道,左良玉这番表态,不过三分真情,剩下的七分,全都是应付,不过吴甡也没打算把左良玉当成主力,刘肇基才是他剿匪的中流砥柱,只要左良玉的兵马能在旁边策应,表现出应有的战力,不使流贼脱困就可以了。

左良玉表了态,吴甡也得有所回报,于是他将好不容易筹集到的钱粮,分了一部分给左良玉,左良玉浮山大败,最近正急于招兵买马,重整旗鼓,最是需要钱粮,这也是左良玉拖了四天,却依然不得不来拜见吴甡的原因。

吴甡此举,绝对是雪中送炭,但左良玉却不满意,因为吴甡允诺的数目,和他要求的相距甚远。

吴甡知道左良玉不满,但却也没有办法,如今朝廷财政困窘,粮饷极度缺乏,不多的粮草要优先保证主力部队,也就是京营两万人马的供给,这一来,对左部的供给,自然不可能像侯恂那样的慷慨。

但吴甡答应,等后续的钱粮到了,会优先补给左良玉。

左良玉脸色却依然冷冷,对于吴甡的示好,他只是冷冷说了一句:“谢部堂!”

随后,左良玉按兵不动,虽然吴甡要求他整顿兵马,选出四万精锐,等陕西兵和京营两万精锐赶到之后,分进合击,进军围剿张献忠,解除武昌的危险。但左良玉表面应允,但实际的动作,却几乎没有,各部依然照旧,吴甡听闻,心中恶之。

原本,吴甡是想要稳定局面,等到京营两万兵马赶到之后,再率领左良玉,连同京营,一共六万人马,一起出征的。

但三四天之后,战况忽然发生了巨变,那就是张献忠的兵马从鸭蛋洲渡过了支江,大军直达武昌城下了!

第834章 汉阳之战

原来,虽然吴甡给武昌总兵方国安下下了命令,并且写了亲笔信,要他重兵防守那几处江水浅薄的渡口,但方国安的兵,实在是没有战力,而且士气十分低落,原因竟然是武昌城中的楚王一毛不拔,不肯出银犒军,军中欠饷半年,又缺乏棉衣,军士们怨声载道,鸭蛋洲虽然布置有一千守军,但被刘文秀的流贼骑兵一个冲锋,伤亡不过几十人,就溃散而逃了,渡口失守,十几万流贼大军蜂拥过河,方国安见势不妙,急忙龟缩进武昌城中,凭城拒守,同时向湖广总督吴甡紧急求援。

“方国安,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