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天幕夸他写了22首咏竹诗高居榜首,白居易顿时得意了:“嘿嘿,唐宋诗人词人都不及我!”

哪怕是李太白,这时也被他压了一头哈哈!

而在其他地方,听到白居易是以数目取胜,大唐诗人们酸了。

“不就是多写一些,我上我也行!”某个不知名诗人愤愤然发表了意见。

等到再听到后世清朝郑板桥的《竹石》成为教材诗歌,文人们齐齐慕了。

教材他们懂,不就是类似孩童的启蒙书籍、书生考试必学的四书五经吗?

一首诗成为了无人不知的教材,那得多少人学习,天幕曾说过,后世可是有14亿人口!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郑燮的友人齐齐拱手道谢:“恭喜克柔,青史留名了!”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此时的郑燮,已经先后被贬为山东范县知县、潍县知县。因为爱护百姓,郑燮在山东遇到灾荒时采取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的举措,引起了屯粮抬价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屡次上奏折弹劾他。

郑燮已经听到朝中故人传来的风声,最近他可能要被彻底贬为庶民,再与仕途无缘了。

天幕称赞他的《竹石》诗,其实是他为自己的画配的诗,此时山东屡屡遭灾,郑燮不愿意贪污,同样囊中羞涩,已经靠在卖画维持生活。

听到友人的话,郑燮只淡淡一笑:“看来老夫的竹子不愁卖了。”

友人摇了摇头:“你本就诗、书、画三绝,现在天幕也认可了你的诗歌,想必朝廷很快会把你调回中央,重新重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