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战壕里能骑马!?”本来就百思不得其解的丁顺听闻这个答案更不淡定了。
把战壕挖的复杂一些好理解,做为防御方,地形越复杂越能增加进攻方的难度。如果战壕是直线,只要有一点被突破,整条战壕也就全部失守了。可是真有必要在战壕里埋伏骑兵吗?费这么大力气干啥用呢?
“你可能没认真看过王大头从苏伊士港发回来的简报,那里面就提过当地人筑城的习惯。他们会烧制一种很精美带图案的瓷片用于装饰寺庙和房屋,却没有大规模使用泥土烧造砖瓦,以至于建造城墙时大多使用夯土和石块。
法奥城的城墙就不算高大,无法安置大量守城军队。遇到强敌来攻时咋办呢?他们就以壕沟代替城墙,不光能拦阻敌军,还能在其中藏匿大量军队掩人耳目。
另外这种战壕还是攻城的利器,遇到高大坚固的城墙时,他们通常先不发起进攻,而是派遣大量人手挖掘战壕慢慢靠近城墙。
为了能在战壕里安置大量攻城部队,还要避免遭受城墙上的火炮和弓箭射击,战壕的形状和规模必须复杂庞大。
朕建议你多琢磨琢磨,如果咱们的城市遇到此种敌人该怎么防御才最有效,有备无患!”
奥斯曼军队的战壕战术洪涛没见过,但在后世的一些历史和军事书籍里读到过,确实不是胡乱挖,很有章法且很有效。
有一出歌剧叫《奥赛罗》,主角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将领,他所驻扎的城堡位于塞浦路斯,名为法马古斯塔要塞,是威尼斯公国控制东地中海的重要据点。
法马古斯塔要塞还有个名字,奥赛罗城堡,位于塞浦路斯东岸的法马古斯塔城,城墙全部由大石头垒砌,建有8座棱堡,堡内常驻几千守军,食物和水源充足,易守难攻。
但它还是被奥斯曼军队给啃了下来,首功不是攻城巨炮,也不是三军用命,而是镐头和铲子。
从围困到攻陷总共耗时72天,其中70天都用来挖壕沟。奥斯曼人在法马古斯塔要塞外面挖了密密麻麻的壕沟网络,纵横交错,遍布藏兵洞,足以躲避城内守军的直射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