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定去!”张桂兰满口答应。
菜上齐后,李晓梅突然开口:“大哥,大嫂,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所有人都看向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妈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每个月看病买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李晓梅平静地说,“建军我们俩商量了一下,觉得应该由两家共同承担妈的赡养费用。这是最近三个月的开销明细,你们看一下。”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推到建国和秀英面前。
包间里的气氛顿时凝固了。建国和秀英看着那个本子,脸色变得很不自然。
“这个...”秀英勉强笑了笑,“晓梅,你看我们都是一家人,算这么清楚干嘛?”
“就是,”建国接话,“妈跟你们住,我们很放心。有什么需要你们先垫着,我们不会亏待你们的。”
李晓梅不为所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共同账户,每月每家存入一定金额,专门用于妈的开销。这样既公平,也方便管理。”
张桂兰看着这一幕,欲言又止。
秀英放下筷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晓梅,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们虽然没跟妈住一起,但经常回来看妈,妈需要什么我们都第一时间买给她。这不,上周刚给妈买了维生素...”
“是啊,”建国赶紧附和,“我们对妈的心意,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李晓梅点点头:“我明白。所以我想,不如这样:妈的日常开销我们两家平摊,同时每家轮流照顾妈一个月。下个月就让妈去你们那里住,也好多陪陪强强。”
这话一出,建国和秀英的脸色顿时变了。
“这个...我们那边条件不如这里方便,”秀英支吾着,“妈也住不惯楼房...”
“没关系,妈可以适应。”李晓梅毫不退让,“要不然,我们出钱在你们小区租个一居室给妈住,这样既不影响你们,也能方便照顾。”
张桂兰看着大儿子和大儿媳窘迫的样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轻轻叹了口气:“晓梅,别说了。我在老房子住惯了,哪都不去。”
“妈...”李晓梅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婆婆眼中的恳求,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这顿饭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结账时,李晓梅拿出钱包,但建军按住了她的手,对建国说:“哥,今天这顿饭,我们AA吧。”
建国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秀英急忙说:“哪能啊,这顿我们请!”
最终,建国还是抢着付了账。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沉默不语。
晚上,张桂兰来到李晓梅的房间。她手里拿着一个存折,递给李晓梅:“这是我这些年的积蓄,你拿着。”
李晓梅惊讶地看着婆婆:“妈,您这是干什么?我不是要您的钱...”
“我知道。”张桂兰在床边坐下,拉着李晓梅的手,“晓梅,妈不糊涂。这些年来,你和建军为我做的一切,妈都记在心里。”
李晓梅的鼻子突然酸了。
“建国和秀英是什么样的人,妈心里清楚。”张桂兰叹了口气,“但他们难得回来看看我,说些好听的话,妈听了心里舒服。人老了,就图个团圆,图个心安。”
“可是妈,他们这是在利用您的感情啊!”
张桂兰苦笑:“妈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看不明白?只是...到底是自己的儿子,能怎么办呢?”
那天晚上,婆媳俩聊了很多。张桂兰告诉李晓梅,她存折里的钱是准备留给两个孙子的,一人一半。她还说,她早就立好了遗嘱,老房子归建军和李晓梅所有。
“您这是...”李晓梅愣住了。
“这是你们应得的。”张桂兰拍拍她的手,“妈知道委屈你们了。”
从那天起,李晓梅的心态变了。她不再为大哥大嫂的表面功夫生气,也不再期待婆婆会当面肯定他们的付出。她明白,有些付出不需要别人的认可,问心无愧就好。
而建国和秀英,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再来时,不再是空手说漂亮话,偶尔也会带些实用的东西,有时还会塞给张桂兰一些钱。虽然比起李晓梅和建军的付出还是远远不够,但至少是个开始。
有一天,张桂兰悄悄对李晓梅说:“秀英上次来,居然主动问我需要什么衣服,说要带我去买。”
李晓梅笑了:“那不是很好吗?”
张桂兰也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是啊,很好。”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婆媳俩的身上,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