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张辽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孔明一条一条,说得非常详细。
关羽听后,心中有了底。
关羽便命周仓随行。
两人一前一后,径直向土山而去。
……
土山之上。
张辽坐于乱石之间,眉宇间满是愁云。
看到关羽只带一名从人,自山下而来,张辽有些意外。
小主,
略加思索,张辽已然明白。
关羽此来,定然是为劝降。
这一幕,竟让张辽感到几分熟悉。
多年前,在徐州的一座土山上,他也同样面对关羽,只是如今,两人的身份已然互换。
昔日的劝降者,变成今日的被劝者。
……
关羽登上土山,与张辽相见。
关羽并未急于开口,而是先提及往日的兄弟情谊,言语间透着几分感慨。
张辽听罢,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张辽说:“云长兄此来,想必是为劝吾归降皇叔吧?然曹丞相待吾不薄,于吾有不杀之恩,吾岂能背信弃义?”
张辽的语气坚定,却也不乏无奈。
关羽闻言心想,张辽的这番话,竟与军师孔明所料丝毫不差。
关羽微微点头,神色肃然。
“文远,我此来并非仅为劝降,而是为你开说大义。”
此言一出,张辽不禁一怔,目光紧紧盯着关羽。
关羽继续说道。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行事当以义为先。文远可知,义有小义与大义之分?”
张辽答道:“吾自然知晓,吾为报曹丞相之恩,今日即便战死于此,亦是尽忠守义。”
关羽闻言摇头反驳道。
“文远此言差矣。知恩图报,乃是小义也。”
张辽反问:“那依云长兄之见,何为大义?”
关羽目光如炬,语气铿锵道。
“大义者,当以天下为己任,辅佐明主,匡扶社稷,还天下以太平。文远若能弃暗投明,不仅不负平生所学,更能造福苍生,此乃真正的大义!”
关羽的话,让张辽心中波澜起伏。
张辽缓缓站起身来,望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