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武装难民

更远处的山路上,日军卡车掀起的烟尘惊飞了整片松林的夜枭。

有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正用望远镜观察难民营,镜片上倒映着萧云空间里那台尚未启封的雷达干扰装置。

当夜风送来孩子们背诵《论持久战》的童谣时,萧云突然发现李难民把最后半块杂粮饼塞给了咳嗽的老妇人,自己却偷偷嚼起了观音土。

";萧大哥!";二丫头突然从麦垛后钻出来,发间别的野菊花沾着露水,";我们把辣椒粉混进石灰粉了!";她献宝似的举起竹筒,手腕上系着的红绳缠着个子弹壳,在月光下晃成模糊的光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护盾发生器的蜂鸣突然变得刺耳,萧云望着难民们用日军钢盔改造的蜂窝煤炉,那些跳动的火苗映在土炮的铜制炮口上,竟比签到空间里的核弹头还要耀眼。

当孙医生用激光手术刀在青石板上刻下青霉素配方时,飞溅的火星惊起了栖息在祠堂匾额后的雨燕。

月光突然被乌云遮蔽,三十里外的日军阵地上,装甲车履带碾碎了最后几株幸存的高粱。

萧云的空间里,那本《特种作战手册》正在虚拟书架上微微发烫,封面上1943年的出版日期在黑暗中渗出淡淡的血渍。

(续写部分)

萧云攥着刚打印出来的《现代游击战术手册》,油墨蹭得指腹发烫。

三个半大少年正用缴获的日军饭盒熬松脂,橙黄的火光里,他看见孙医生把青霉素培养皿架在蜂窝煤炉上保温,玻璃器皿倒映着难民们削尖的竹枪。

";立正时脚尖要碾碎小鬼子脑壳的劲头!";瘸腿书生拄着榆木拐杖示范单兵掩体构筑,拐杖头绑着的日军刺刀在夯土地面划出笔直的线。

十几个青壮年跟着学,有个后生把草鞋踩出了裂帛声,惊飞了正在偷吃炒面的田鼠。

二丫头突然从麦垛后探出头,发梢沾着蜘蛛网:";萧大哥!

铁匠叔把辣椒弹装进迫击炮筒啦!";她献宝似的举起个铁皮罐,罐身用火炭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旗,里头传出呛人的辛辣味。

三个鼻涕娃追着她要罐子,差点撞翻正在调试土电话的老王头。

训练进行到第三日,李难民发现装沙袋的队伍短了五人。

他在蓄水池后找到偷懒的赵三,对方正用日军钢盔煮野菜汤。";凭啥听那白面书生的?";赵三把汤勺敲得叮当响,钢盔内壁还沾着没刮干净的血渍,";俺老家闹饥荒那会儿,县太爷也说要带我们...";

话音未落,牟勇的军靴已经碾碎了地上的陶片。

他解下皮带往弹药箱上一拍,露出腰间狰狞的弹片伤疤:";民国二十六年,老子带着七个学生兵守仓库。";月光落在他缺了半截的食指上,那是在南京城掰开铁蒺藜留下的,";最后活着听冲锋号的,只剩个被炸聋的炊事员。";

人群渐渐聚拢,有个裹头巾的妇人突然啜泣——她儿子前日刚学会操作土制火焰喷射器。

牟勇抓起把生锈的工兵铲,演示如何用门板制作防弹盾,木屑纷飞中露出背上三道平行的刀疤,那是太原会战留下的勋章。

萧云在人群外调试激光测距仪,红光扫过正在喂马的孙医生。

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绷带,上面用碘酒画着歪歪扭扭的等高线图。

当李难民把最后半块杂粮饼分给闹事的赵三时,萧云看见他偷偷把观音土咽进了喉结滚动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