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辗转反侧,直到东方泛白才勉强入睡,然而脑海中的构想依旧挥之不去。
直到日头高悬,已是午时,袁尚才起身,洗漱完毕,用过午膳。
他便迫不及待地吩咐亲兵召来张允,这位熟悉邺城的本地人必然对城中各处了如指掌。
“张允,你且进来。”袁尚放下手中竹简,直入正题。
张允双手抱拳,恭敬俯身:“刺史大人有何吩咐?”
“我欲了解邺城周边烧制青砖和陶器的窑场,你可知晓?”
张允微微一惊,随即低头思索:“回禀大人,城东三里有陈家窑场,以烧瓦为主;城南五里有魏家窑场,青砖质量上佳;城西郊则有官府设立的窑场,专为修缮官署所用。”
袁尚点头,指尖轻叩案几:“三家各有千秋,却无法满足我构思中的大规模建设。你认为何处窑场技艺最精湛?”
“若论技艺最精,当属城南魏家窑场。魏家三代烧砖,其砖坚固耐用,甚至远销他郡。”
“很好。”袁尚阖眼沉思片刻,“传令许褚前来,我要亲往魏家窑场看看。”
张允垂首领命,退出书房。不多时,许褚大步流星而来,身后跟着两名随从。
“主公唤褚何事?”许褚粗犷的嗓音响起。
“许褚,今日吾欲亲往城南魏家窑场一行,你随我一道前往。”
许褚抱拳领命:“诺。”
袁尚换上一身便装,在许褚的护卫下离开刺史府。他特意未乘车辇,只骑一匹青鬃马,显得低调而从容。
许褚骑在一匹黑色骏马上,始终与袁尚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眼观六路,戒备森严。虽不明白主公为何突然对砖窑产生兴趣,但忠心护卫是他的本分。
穿过邺城南门,沿官道行约五里,远远便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焦土气息。随着距离缩短,袁尚看到几处烟柱直冲云霄,周围是忙碌不停的工匠身影。
魏家窑场占地颇广,数十座圆形土窑分布其间,每座高约两丈,周围堆满待烧的砖坯。工匠们有的推车运料,有的整理窑火,有的卸下成品,一片忙碌景象。
袁尚勒马停于场外,正欲入内,窑主魏丰已被前方护卫通报,匆匆迎出。
“小人魏丰,拜见安平侯!”魏丰跪地叩首,头触尘土,不敢仰视。
袁尚微微摆手:“免礼。本官今日前来,是要了解贵窑场烧制青砖之法。”
魏丰受宠若惊,连连叩首:“不敢当不敢当,小人窑场简陋,恐玷污大人眼目。”
“无妨。你且带路,详细介绍。”
“遵命!遵命!”
魏丰战战兢兢在前引路,袁尚下马随行,许褚如影随形地跟在侧后方,警惕地打量四周。
窑场内泥泞不堪,魏丰不住道歉,袁尚却毫不在意,目光锁定一座正在烧制的窑炉。
“这座窑炉如何点火?需烧多久?一次可烧制多少青砖?”袁尚连珠炮般发问。
魏丰连忙解释:“回大人,我家窑炉乃祖传之物,通高两丈二尺,周长七丈。下方设火膛,用松柴和干草引火,后添柴薪持续烧制。一炉需烧三日三夜,出砖约三千块。”
袁尚环视窑场,又问:“可有图样?我想了解其内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