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刘协的应对

而卢赓则擅长临阵指挥,不仅如此,他还精通军事工程,懂得如何修筑防御工事与攻城器械。

皇甫略则是皇甫坚寿的弟弟,表字策勋。跟兄长的全能不同的是,皇甫略更擅长冲阵,性格有些莽撞,但是悍不畏死。

刘协在听到了杨彪的安排之后还是很满意的。两个关口都是死忠派做主,还有老少搭配。同时还兼顾了内部的几个派系。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将整个朝廷拧成了一股绳。

“守备两关不能孤立进行,所以老臣以为吾等在洛阳也要早做准备.....” 杨彪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

“洛阳作为中枢,应组建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此部队当以中郎将董承为统帅,徐晃将军作战勇猛且富有谋略,可以为辅。董承久在朝中,对局势颇为了解,且忠心可鉴,能与徐晃默契配合。”

“此外杨奉、韩暹作战经验丰富,可分别封为讨逆中郎将与破虏中郎将,各领一军,作为机动部队的先锋力量。杨奉、韩暹熟悉兵事,作战风格勇猛,冲锋陷阵不在话下。河内太守张杨,率领本部兵马作为机动部队的后援,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机动部队的侧翼安全。”

“在兵力调配方面,抽调精兵两万,充实机动部队。同时,在洛阳城内设立粮草辎重转运中心,由老臣负责统筹调度,以荀攸为辅,荀攸心思缜密,善于管理物资,定能保障两关与机动部队的物资供应。”

“至于两关与洛阳的协同作战,函谷关与武关需每日派出快马斥候,向洛阳汇报军情。一旦刘备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洛阳的机动部队需在接到消息后的三日内出发支援。若函谷关告急,徐晃率主力部队经崤函古道迅速驰援,杨奉、韩暹的先锋部队先行抵达,骚扰刘备军侧翼,为朱骁等人争取时间。若武关有难,机动部队则南下,经商洛古道奔赴武关。”

“在洛阳,还需加强城防建设。在洛阳城墙增设烽火台、了望塔,完善预警系统。同时,训练城内民壮,使其在战时能协助守军守城,增强洛阳的防御力量。如此一来,以函谷关、武关为屏障,洛阳为核心,组建机动部队,形成一个有机的防御体系,定能抵御刘备军的进攻,守护汉室江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协听着杨彪的详细规划,频频点头,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有了更多信心 。

不过看到杨彪满头白发的时候,刘协又有些无奈。如今朝堂之上,多是一些老臣了。少壮派的虽然也有,比方说朱儁等人的子侄,但并不多。现在的朝廷,还是靠着杨彪这些人在勉力支撑。

看一看如今这议事厅内的人吧。杨彪、蔡邕、王允、刘虞,这都是灵帝期的老古董了。年轻一些的也就是荀攸、董承等人了。再往下,虽然还有更年轻的,但要么能力不足,要么资历不够。

换而言之,朝廷出现了人才断档。

好在这些年,朝廷实力逐渐增强,也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河北世家门,也逐渐开始倒向朝堂,这才缓解了一些。

行军打仗不是过家家,杨彪虽然大致说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到了具体的实操上面,还是要仔细研究、讨论的。

不过大方向上基本上是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施。刘协收起了自己的心思,拉着杨彪等人开始详细探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