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四年,正值元宵节之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秀州府尹在府邸向下人问道:“韩世忠将军的信件可曾到了?” 管家应声道:“大人,信使在外等候!”
秀州府尹徐大人说着站了起来,喜道:“好,快请进来。”随即吩咐管家出去迎接。徐大人在厅堂来回渡步,急得火烧眉毛,毕竟金人此番撤退,还要大开杀戒,自然担惊受怕,魂不附体。
子午四人进去忙道:“徐大人,韩世忠将军信件呈上,请看。”
“好,信使快快入座,看茶。”这徐大人捋了捋胡须,笑容满面之际,拆而视之曰:
徐大人:
值此国难当头之际,金贼北撤之日。我已布防妥当,需你助我一臂之力方可迷惑金贼,大事成矣。元宵灯会,务必张灯结彩,热热闹闹,成败在此,万望勿欺。
韩世忠
现代人笑道:“看,韩世忠将军太过客气啊!这不见外了不是,我虽小小一城之府,但尚有报国之志,何必如此。请转告韩世忠将军,让他尽管放心就是,自然照办,万望将军多加保重。”说着便吩咐管家好生招待子午四人,又即刻布置灯会之事去了。
只见秀州城中徐大人派遣兵士搬运了大批烟火和花灯。车水马龙之间人群涌动开来,黄昏时分,业已准备妥当。许多百姓听说徐大人传来的密信,一个个斩钉截铁道:“自然效力迷惑金贼。” 因此有许多战时不曾出门的百姓也走了出来,装出高高兴兴之状来看花灯,赏烟火。
子午四人也笑容满面,扮作寻常百姓,看花灯,放烟火,仿佛回到当年的东京城。目下人多眼杂,果然有金人细作也来到秀州刺探,他们东张西望,装作寻常百姓,只是贼眉鼠眼不时交头接耳。
正在此时,忽然有一个熟悉的笑声传了过来,子午四人转过脸,原来是韩世忠前来,一个个兴高采烈向他靠来,韩世忠自然知晓金人一定也会前来刺探军情便对着人群笑道:“诸位父老乡亲,皇恩浩荡,普天同庆。此番元宵节就好生热热闹闹起来,我大军主力在此保卫,就不必担忧金人前来冒犯了。” 说着引将士上了钱江楼。此时,那兀术派的密探听到了韩世忠的话语就兴高采烈的匆匆离去了。
韩世忠引众进了徐大人的府邸,这是在钱江楼布置妥当以后之事。在徐府中堂,徐大人忙道:“为国为民,韩将军等人都辛苦了。下官备的一些节庆食物可以品尝品尝,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韩世忠忙道:“有劳大人了,原本在元宵佳节之际,我大宋黎民百姓大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不曾料想,金贼侵扰,太平无望。”说着叹息不已。
徐大人叹道:“谁说不是,韩将军就不必难过了,来,上米团子。”话语刚落,只见丫鬟们端上一盆米团子。众人一个个盛上一碗,气氛不再凝重,顿时活跃不少。
子午四人吃着米团子也是喜乐无比,味道果然不错,甜到人心里去了。
顷刻,韩世忠忙道:“是啊,贼人让我大宋节日不好过,我们偏要过好,反而让他兀术在我大宋日子难过。”
普安猛然想起什么,就笑道:“兀术便是这米团子,让我们把他吃掉如何?”此语一出,众人哈哈大笑开来。
子午道:“米团子味道不错,兀术又臭又硬,如何相提并论,岂不可笑?”
武连道:“米团子虽说好吃,可夜晚不可多吃。”
余下不以为然,笑出声来:“什么不可多吃,你这意思便是贪吃。”众人又是哄堂大笑,乐此不彼。
徐大人问道:“不知这米团子是否有人作过言语?”
韩世忠忙道:“自然有了,都夸好吃。徐大人,不知这米团子的缘故如何,能否给我等说说看?”
徐大人笑道:“原来,韩将军如此博闻多识,在下佩服,佩服。好,我便说说。话说这米团子是由糯米粉作团,以桂花、芝麻、豆沙、糖料为馅包制而成,食用之法一般有两种,或置于沸水中煮熟,或放在滚油里炸熟。这盆中的米团子便是煮熟之物,不知诸位品尝后,觉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