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道:“女真人一般体格健硕,如若搞不好,就被女真人掀翻了。”
余下道:“将军,此法虽说有些笨拙,可也是势在必行。”
武连灵机一动,笑道:“水面用火攻,兀术插翅难逃。”
子午叹道:“这主意不错,可女真人也不是曹孟德,他们不把战船连起来,如之奈何?”
韩世忠神情恍惚,难为情之际,尴尬一笑,应声道:“不错,兀术聪明过人,断不会把战船连起来。恐怕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金人也知道。金人攻破幽州城,那辽国皇家书院,有《三国志》这本书,那也是当年仁宗皇帝御赐给辽国的国礼。如今变成了金国国宝,真是匪夷所思。”
普安道:“将军,司马光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赤壁之战》 ,他对这场战役,好似了如指掌。”
韩世忠道:“我知道让将士冒险用大钩掀翻金人小船很冒险,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如若他们是海邱大船,就凿破它们,让金人的船漏水。”
将领笑道:“是,我等一定按照将军妙计行事。”说着便退了出去。梁红玉与参军叹道:“嗯,此法甚妙,乃是出奇制胜之策。”
这日,江北金军乘船到了江心,兀术也领兵至此正准备上船,可是,只听的是一声炮响,宋军尽皆呐喊起来,鼓声擂擂作响,惊得金人大惊失色。他们顷刻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起来,许多金船被掀翻在了江心,兀术吓得魂不附体又逃回大营之中去了,江北岸边的金人不得不无功而返,退了回去,再作打算。
兀术回到大营只好又派人往宋营而来向韩世忠求和。
金人见到韩世忠诚惶诚恐口口声声说道:“请将军高抬贵手!放我等一马,再也不敢犯大宋天威,犯将军神威了。”
韩世忠义正词严厉声道:“放尔等过去也未尝不可,不过得有条件才行,那就是一要放我大宋徽宗、钦宗二帝回来;再者还我大宋全部疆土。如若不能答应,休得多言。”
金人诚惶诚恐,离开韩世忠大营,急急忙忙赶回兀术大营,回报如此话语,兀术寻思,韩世忠果然极难对付,这些条件太过不可思议,我大金好不容易吞到嘴里的东西岂可随意吐出,再说,我可做不了主。罢了,再做计较,另谋出路也未尝不可。不过,求和几番不成,作战屡次失利。实乃难矣!如今八万将士在黄天荡这么个鬼地方困住业已四十多日,如此拖延下去恐怕粮草不济,待到那时怕是军心不稳,将士定当自乱。如此一来,不必韩世忠大军前来,恐怕将士也会潜逃到他那边活命去了,如之奈何?兀术心中可谓是十万火急,不言而喻。他便慌慌忙忙派人四处打探突破宋军包围圈的妙计,几日之后仍然不见动静。
此日夜间,兀术与一人在大帐之中杯酒相会,谈的带劲之极。
此人笑道:“金国皇子殿下,不必如此担忧,韩世忠夫妇纵然再有手段,再多么智慧过人,也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况且他们并非智慧过人,正所谓百密一疏,是也不是!”
兀术听罢喜笑颜开忙问道:“将军有何高见?不必如此隐晦,但说无妨。”
此人嘿嘿一笑,看了一眼兀术,笑道:“金国四皇子殿下,我离开宋军到您这里来,为了什么?不只是混口饭吃,也为您的安危着想啊!您说呢?”
兀术道:“噢!不必如此,我明白了,此些事情先生大可放心,绝对保证将军安全,待我回去在我郎主陛下面前替你多加美言,保你荣华富贵。”
没等兀术再说下去,那人便道:“嗯!如此甚好!殿下有所不知,这黄天荡之北有一老灌河,现已淤塞不堪,废弃久矣。只要殿下派人挖通此道,便可直通长江,那时浩浩江水而下,太子殿下率领将士从上游渡江,便可逃出韩世忠的包围圈了。”
高兴之余,兀术不免担忧道:“嗯!此番将军指点,实乃醍醐灌顶,本元帅豁然大悟!多谢,多谢。此法甚妙,妙不可言!呃,不过那韩世忠岂能不知?如若有所提防,早早埋伏,如何是好?”
这人眯眼一笑,叹道:“殿下尽管放心,韩世忠那边我自有应对之策。买通几个小将军,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睛,到时自然神不知鬼不觉。”
兀术喜出望外,叹道:“啊,好,好。如此一来,我大金将士可脱险,此乃天无绝人之路,那就多谢将军,有劳将军。”笑将着看着此人,等他满饮之后方才笑着一杯酒下了肚。
说笑之际,两人又数饮几杯,之后便是哈哈大笑之声不绝于耳,声声作响传出大帐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