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反向和亲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2475 字 24天前

东方朔笑了,却有些无奈。“你知道你闯了多大祸吗?当年秦军五十万南征,死伤过半,才拿下南越。如今赵佗经营南越三代,要征服南越,比当年秦军面对的困难还要大。这一开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果。”

赵延年想了想,摇摇头。“未必,或许会一战而胜。”

“怎么说?”

“当年秦军之所以苦战,一是因为秦军不习水战,二是因为道路不通。如今这两项都有所改善,再攻南越,自然要容易得多。征服南越,当以水师为主,士卒和钱粮都乘船而进,成本要低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水师为主?这倒是个办法,但麻烦也不小。”

“比如说?”

“水师大多在江淮一带。从江淮进兵,路程的确更短,可是江淮一带的郡国要提供钱粮,征发士卒,难免会有想法。天子想必也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打算派我出使南越,希望说服南越王配合,免动刀兵。”

赵延年恍然,又有些担心。

江淮一带的郡国都不肯配合朝廷,南越国就肯配合?只怕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战。

两人聊了半天,交换意见,喜忧参半。

喜的是天子有了更宏伟的规划后,不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耐心明显增强。

忧的是天子的耐心能维持多久,一旦进展不顺,他失去了耐心,竭泽而渔,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

天子是有这样的潜质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董仲舒。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深得朕心,为天子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董仲舒本人就不得天子欢心,不仅没有成为天子心腹,反而先后被派遣到江都国为相。

江都王刘非粗暴野蛮,虽然对董仲舒很尊敬,却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搞得董仲舒如履薄冰。好容易免相回国,又因为公孙弘一句话,调去了胶西国为相。

比起江都王刘非,胶西王刘端更凶残,前几任国相不是被他直接杀了,就是被他毒死了。天子不是不知道刘端是什么人,安排董仲舒去做国相,看起来很像是借刀杀人。

原因就是董仲舒好说灾异,想用这个办法来约束天子。

“前两天有个叫狄山的博士出言不逊,惹恼了天子,可能要被派到朔方去守边。”东方朔摇摇头,又生气又无奈。“这和杀了狄山有什么区别?段仲刚刚被杀不久,又要杀狄山,天子不喜儒生,被人看在眼里,效仿者必众。我猜,用不了多久,天子就会用更狠的手段来对付儒生。”

赵延年心里一紧,想起自己给天子出的主意,想到天子当时的神情,便有种不祥的预感。

自己很快就会成为东方朔眼中的恶人了。

但他真没有故意害儒生的想法,只是觉得教化这种任务太适合儒生了,专业太对口了。

“万一儒生因此怨恨朝廷,逃散四方,为异族出谋划策,可不是什么好事。”东方朔叹息道:“当年一个中行说,给大汉带来多少麻烦?儒生熟读经史,可比中行说知道得多,危害性也更大。”

赵延年心中一动。“既然如此,岂不是可以说服天子重用儒生,至少要让其中的俊杰不至于为蛮夷效力?”

“你以为他不想?只是官位就那么多,能安排的儒生有限,终究还是避免不了更多的人流落四夷。”

赵延年想了想,又觉得自己给天子出的主意不错,至少可以扩大一下儒生就业的范围。

所以这个主意究竟是利是弊,眼下还真说不清。

国家大事果然复杂,比练武复杂多了。

两人说到一半,张骞来了。

张骞最近不太顺利。

去年被安排到代郡,配合李椒作战,结果无功无过,白辛苦一场。战事结束之后,他被调回长安,继续担任太中大夫,无所事事。

东立朔出使河西,又给他增加了不少压力。

本来他出使十三年,不辞劳苦,最后终于回到长安,虽然没有功劳,苦劳总是有的。现在东方朔一出使,他立刻被比了下去。

别的不说,东方朔带回来的地图,就比他带回来的详细得多,简直可以充当行军地图。

现在已经没人再提他曾出使大宛的事了。

见张骞这么失落,赵延年、东方朔都有些不好意思。

他们不是有意让张骞难堪,但事实却造成了张骞的窘迫。

“子文不必在意。你有首拓之功,这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东方朔劝道:“我们是沿着你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自然轻松些。就连向导,都是当年跟过你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