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群贤

汉吏 三国小吏 2463 字 26天前

一边说着,荀彧一边看着场上的众多好友,希冀他们能给自己几分薄面。

众多才俊也不是傻子,瞧见了荀彧的眼神,大多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可这些人中,也不全都会给荀彧面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见一坐于左边案几靠中间的士人起身,对着戏忠发难道:“我乃阳翟繁钦,敢问阁下此次也在阴公征辟之列?”

说完,这位名为繁钦的青年士人紧紧的看着戏忠,静待他的回答。

戏忠自顾的吃完一杯酒后,看也不看繁钦,又与身边的美人调笑一番,而后才如梦初醒,看着即将发怒的繁钦笑道。

“吾乃白身,未曾被府君征辟。”

繁钦如同戏忠一般,也未在阴修首批征辟之列,可他有自己的傲气。

其年少时,和荀彧、荀攸一般,以才学和善辩闻名州中,比在场大多数人的名气都大,见戏忠放浪形骸,又无甚才名,还敢如此托大,当即嘲笑戏忠道。

“既是无才无名之人,吾便不与你计较。好好珍惜云中侯宴请的珍馐,兴许此生,汝再无鼎食的机会了。”

“哈哈哈哈哈!”

繁钦说完,自以为羞辱了戏忠,口中大笑几声,志得意满的跪坐下来,美美的饮着杯中好酒。

戏忠听到这话,也不动怒,只是手上动作略微滞了一瞬,就继续与身边美人调笑。

王苍将这些事情看在眼里,心中对刚见识的这几人各有评价,但不好开口分说,见场上气氛凝滞,便指着没有被屏风遮挡的那一面笑道。

“吾新至贵郡,虽不甚了解颍川的风土人情,可诸君之名,吾自入郡中,便时常听闻,今日一见,更是大为倾慕。”

“前些时候,文若说钧台是个适合怀古的好去处,吾不甚相信。可到此台见了诸君的美姿容,又见陂下麦浪滚滚,颍水广阔无垠,吾已然深信。”

“诸君才学出众,原来是有所依据,今日见到了这陂、这水、这人后,方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较之云中,颍川真乃福地也!”

话落,王苍连声感慨,遥敬了在场众人一下,而后将酒杯中的酒液一饮而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

这般连连念了几句,在座的一位青年若有所思,起身冲着王苍作揖问道。

“在下乃定陵杜袭,云中...君侯,敢问此句俗语是从何处得来,在下也算是通晓五经,可未在先贤经典中见过此句俗语。”

说到这里,杜袭顿了顿,又道:“而且这俗语通俗易懂,无甚门槛,老少皆能听懂,君侯之学,袭远不如也!”

说完,杜袭又对着王苍一揖到底,而后起身,目光炯炯的看向王苍。

杜袭,杜袭?

这名字好生耳熟!

可脑中急转半天,也想不起这人的来历。

好在,一旁的荀彧适时出声,帮忙介绍道:“君侯,这位杜君乃是故济阴太守杜公之孙,杜袭,杜子绪。”

王苍连杜袭都忘了,那自然不知道其祖父。不过说起来,其祖父因为邓太后邓绥的缘故,算是闻名于后世了。

不过这种闻名不算是美名,而是奇名!

杜根曾劝谏邓太后还政于天子,被发怒的邓绥下令,当场杖毙!

可行刑之人知道杜根的名气,故而没有下死手。而杜根也是直接装死,“尸体”被丢弃到邙山的乱葬岗中。就这般,一动不动的躺在原地三天三夜!

期间邓绥派人来看,发现杜根浑身创伤化脓,眼睛上都生蛆了,可还是一动不动,过来检查杜根死状的人以为他死了,便回宫复命。

不过这杜根虽愚忠,可邓绥也不是什么恶毒太后,反而是历史上极其出名的贤后!如果没她,可能汉末就要提前到来了。

话归正题,这时的王苍不知道这些,只能冲着杜袭笑道:“阁下之名,吾久闻之。”

“此句俗语虽不是先贤经典,但却是吾之夫子裴公所教。夫子曾拜学于大儒马融门下,学成归来后,便留在了云中。”

马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