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群贤

汉吏 三国小吏 2463 字 1个月前

听到这名字,在场众人神色一震!

这位可是海内名儒,且去世不算太久,众人年幼时,常听家中长辈说起这位大儒。其死后,从关东去往扶风茂陵吊唁的人不下数千上万,就连洛阳通往长安的官道上,都为之一塞!

杜袭将衣物冠带整理一番,而后又是一揖到底,起身说道:“马公海内名儒,想来裴公亦是这般。君侯师从大儒弟子,能作出此等传世俗语,就不足奇也。”

话落,杜袭坐回到案几之后,遥敬了王苍一杯,而后一饮而尽。

这一来一回间的简短对话,将在座众人的话题勾起,知晓王苍出自大儒之后,在场士人多对他有所改观。作为大儒徒孙,想来王苍应是做不出那种勾结宦官的举动。

接着,就见坐席上的许多青年与少年起身离席,对着王苍作揖道。

“在下阳翟枣诋,见过君侯。”

“在下许县陈群,见过云中侯。”

“在下阳翟郭嘉,见过云中侯。”

“在下阳翟赵俨,见过云中侯。”

......

除开早就认识的辛评和辛毗兄弟,剩下的这些人让王苍眼前一亮!

枣诋自己知道,其曾给曹操屯田,并闻名于后世。曹操中期都饿到吃人的地步了,如不是这位组织的屯田起了大用,怕不是要多吃上几年(玩笑)。

小主,

这位枣诋看着和自己年岁相仿,应是二十上下的样子。而陈群则小些,看着大概和赵云差不多大,也就是十五六岁左右。

至于郭嘉和赵俨,这两位则是十岁前后,看着完全就是一孺子!这让王苍属实是傻了眼。

作为后世而来之人,赵俨是谁?他不知道。可如果不知道那位鬼才郭嘉,那就是真的连文盲都不如了。可这位郭嘉虽然长得唇红齿白,但年纪也太小了吧?

自己将他招揽去,怕不是还要带他上学?

这是要玩小孩养成?

那肯定不行了!

作为亲身经历过士族精英教育的人,王苍知道,现在去延揽郭嘉,只会适得其反。其未来能有所成就,也是弱冠之后。而从现在到弱冠的这段时期,便是他的成长期和学习期。

虽然先秦时,甘罗十二岁就能为相,可那不过是个例。而那种一招揽便直接巅峰期的事,在这个时代完全不起作用。

为什么说十五岁才能上大学,学习诗书礼乐和射御呢?

就是因为年龄不到,强行去学这些,只会适得其反。是以大多士族子弟都是一边上大学,一边在县中或是郡中为小吏。

一是学习吏治,二是以学习到的东西,结合在工作实际中,这样互相印证下,对士族子弟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这就是本朝独有的“精英教育。”虽不一定个个出色,但其下限一定不低!至于上限,那就看个人水平了。

画面回转,王苍心中大喜,看着枣诋、陈群和郭嘉、赵俨,就像路边的野狗看见了...

嗯哼,说回正题。

王苍收敛神色,对着几人作揖回礼,不经意间,还用袖口蹭过唇角,说道:“诸君之名,令吾眼前一亮!”

“枣君、陈君的风采自不必多说,这两位孺子,更是让吾惊叹,真有当年孔文举之风!”

“与颍川相比,云中文风确实略逊一筹。”

这话说得没错,云中人口太少,一郡比不得颍川一县人口多。人少稀少,通晓经典之人定然也少,确实也是文风不盛的原因之一。

不说枣诋、陈群,赵俨年纪最小,此时按照虚岁来说,不过是快满十岁的样子,听到王苍的夸赞,这童子的嘴角都咧得大大的。

而郭嘉的族兄郭图虽是被高宝扔了出去,但郭嘉与他不同,是远支旁系,故而没有跟着一同回去。加上郭嘉自小便志向不小,他也想看看这位战功赫赫的云中侯是何等样人。

虽是初见,但一番观察下来,也大为满意。

至于在场众人,见王苍态度诚恳,纷纷说道:“君侯过谦...”

“君侯太过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