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曾经勤勉好学的学子,沉迷在各种恭维吹捧之下,渐渐迷失了自己,泯然于众。
洛韩听闻此事后,沉默了许久。
人在逆境中尚且能够坚持向上,勤敏好学,可在顺境之时,却往往再难自持,逐渐遗忘初心。
此后,他便不再评论其他学子。
对于洛韩的平淡,严松也不以为意,他转头看向文院长,问道:“文院长,不知今年文会主题,可曾定下?”
文院长点头:“洛院长方才以‘立志’为题,考试众学子。”
严松赞叹道:“此题甚妙,严藩,你要努力,切莫辜负为父的期望。”
严藩信心满满:“是,定不让父亲大人和先生失望。”
洛韩心头暗暗皱眉,虽有不喜,却未多言。
……
天下读书人的志向,大抵是略有相同。
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本质上,读书人考取功名,被授予官职,最终的目的是与君共襄天下事,为使民安物阜,国富民强。
可当今世界,又有多少读书人,真觉得读书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而读的呢?
他们寒窗苦读十余载,所思所想,不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跻身士大夫阶级,摆脱平民百姓的身份?
天下人的志向大抵是相同,都是为了向上走。
但道路却是不同的。
有的人勤勤恳恳,沿着朝廷指定的大道,步履蹒跚,历经磨难的攀登向上。
有的人天生尊贵,祖宗的蒙荫让他们在官道上另开阶梯,一步登顶。
有的人前半途走的艰难,于是后半途靠着出卖尊严,借道爬行。
有的人不愿随大众,于是另辟蹊径,贿赂色诱,比比皆是。
山就在那里,可登山的路,从来不止一条。
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命运,归根结底,无外乎两个字:选择。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命运。
从地牢中走出来时。
姜峰抬头望着天空,此刻早已日上三竿,烈阳高悬,猛烈的阳光有些刺眼,令人无法直视。
他舍弃了读书的道路,加入了不良人,即是为了追查家人的下落,也是在走他所选择的道路。
尽管这条路,别人很难理解,也不被认同。
但,这是他选的,就足够了。
他享受的是这条路上的风景,欢愉的是遇见那些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我好像,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姜峰轻声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