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还未完全褪去,深蓝色的天幕上,残星点点,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墨汁瓶,泼洒在宣纸上,晕染开一片深邃。
寝宫外,值守的侍卫偶尔发出的脚步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某种不祥的预兆,一下一下,敲击在陶毅的心头。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强迫自己从那挥之不去的梦魇中抽离。
那血红色的月亮,那无边的恐惧,仿佛还在眼前,让他心有余悸。
他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个梦,那是他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担忧,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的恐惧。
“文化融合……”陶毅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沙哑。
他知道,这四个字,将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全部。
而这四个字背后,是无数的阻力,无数的暗流,无数的……未知。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更不能害怕。
他是陶毅,是元朝的领袖,他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带领元朝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天色微亮,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落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上。
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静候着陶毅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息,仿佛一场无声的较量即将展开。
陶毅缓步走上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他的眼神,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一切。
他知道,今天的朝堂,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威严:“诸位爱卿,今日早朝,朕要与你们商议一件大事——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四个字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有的人面露疑惑,有的人眉头紧锁,有的人则是一脸的凝重。
陶毅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却是一阵苦涩。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
尤其是……他看向站在前排的耶律楚材,那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老臣,耶律楚材,是朝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也是他推行文化融合政策最大的阻力。
想到耶律楚材的顽固,陶毅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他仿佛看到了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压在自己的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若是连朝堂上的支持都无法争取,那文化融合政策,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他定了定神,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开始阐述文化融合政策的必要性。
他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掷地有声:“诸位爱卿,我元朝自建立以来,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然而,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冲突不断。长此以往,必将危及国家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朕认为,推行文化融合,势在必行!”
他详细地分析了当前元朝面临的民族文化冲突的严峻形势,以及文化融合对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他指出,文化融合并非是要消灭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的文化。
陶毅的话音刚落,站在他身旁的王冕,王冕是当世大儒,也是支持文化融合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向陶毅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细微的动作,给了陶毅莫大的鼓励,他的信心倍增。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陛下,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
说话的,正是耶律楚材。
他缓缓走出队列,向陶毅行了一礼,语气坚定而决绝:“祖宗之法,不可轻改!我元朝自太祖皇帝以来,便有定制,各民族各安其俗,互不干涉。如今陛下要推行文化融合,岂不是要改变祖宗之法?这……这岂不是要动摇国本?!”
他的声音,像是洪钟大吕,在朝堂上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