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达摩问心

"陛下还不明白吗?"哲别马鞭指向燃烧的达摩洞,"当年明节皇后诞下的..."他突然甩出个鎏金襁褓,"是双生子!"

赵佶的黑剑突然脱手,剑尖挑开襁褓内衬。双面绣的并蒂莲下,藏着行西夏小字:"青阳公主与佛同辰。"玉玺就在这时坠地,将《五台山勘舆图》砸出个"佛"字形状的凹痕。

山道尽头传来环佩叮当。李青阳的驼队踏火而来,她手中青铜罗盘吸尽玉玺金光,盘面浮现出完整的《契丹葬经》:"陛下可知这葬经最后一页..."她割破手腕将血洒向罗盘,"要用帝王血来写?"

正午的日轮突然黯淡。赵佶僧袍鼓荡,以纸代笔在虚空书写《秾芳诗帖》。当"丹青难下笔"写到第五遍时,三百僧兵突然齐诵《华严经》,声浪凝成实质撞向蒙古铁骑。

哲别的海东青俯冲而下,利爪撕碎经文字符。李青阳的罗盘射出血线,将散落的金字重新织成《推背图》第四十二象谶语:"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裳色更鲜。"

赵佶的玉玺突然飞向罗盘天池,金石相撞迸出七色火星。佛光寺遗址的地面轰然塌陷,露出方腊明教的圣火祭坛——九根青铜柱上绑着的,竟是二十年前失踪的柔福帝姬!

小主,

"姐姐..."玉真道姑的尸身突然睁眼,"还记得艮岳的摩诃池吗?"她喉间的剑伤渗出金液,在地上汇成《瑞鹤图》残卷,"那日你推我入水,就为守住这个秘密..."

柔福腕间的鎏金铃尽碎,露出内壁的契丹狼纹。她突然张口,吐出的不是人言,而是《破阵乐》的琵琶急弦!音波掀翻三根青铜柱,柱底封存的岳家军旗迎风展开,旗面朱砂写着"还我河山"。

"原来你们都是棋子!"赵佶的白发根根直立,瘦金体疤痕渗出金血。他以血为墨在军旗上续写,当"驾长车"三字落成时,整座五台山突然地动山摇——三十六个峰头竟组成个巨大的"岳"字!

暮色染红舍身崖时,赵佶的黑剑已抵住哲别咽喉。李青阳的罗盘碎成九瓣,每瓣都映出个戴青铜面具的身影——那人手中提着的沥泉枪,枪尖正滴着玉真道姑的心头血。

"岳元帅...?"赵佶的剑锋微颤。崖底突然传来马嘶,八百岳家军阴魂踏着血雾列阵,为首将军掀开面具,露出的却是秦桧的面孔!

柔福就在这时苏醒。她的指尖划过岳家军旗,朱砂字迹突然化作火凤,将秦桧幻象烧成灰烬。"父皇看旗!"她撕开裂帛,旗背现出幅《五马图》——其中四马已化作白骨,唯剩的照夜白眼中镶着玉玺缺角!

赵佶突然长啸,啸声震碎方圆十丈积雪。他以玉玺为印,在照夜白额间盖下"受命于天",缺失的"既寿永昌"四字竟由瘦金体疤痕补全。当最后一笔落下,五台山三十六寺同时撞钟,声波凝成柄横贯天地的雪刃。

"今日方知何为禅锋。"赵佶执刃指天,刃光照亮山涧每个角落。哲别的海东青哀鸣坠地,羽翼间飘落的不是绒毛,而是写着"靖康"二字的血诏残页。

李青阳突然跃上照夜白,手中骨笛吹响《兰陵王入阵曲》。蒙古铁骑随乐声倒戈,将弯刀劈向武当剑阵。柔福的鸳鸯钺就在这时架住哲别脖颈,钺刃上映出八百阴兵跪拜新主。

子夜风雪骤停,赵佶的雪刃插在佛光寺废墟。玉玺悬浮半空,将"吉寿永昌"四字投射在云层之上。柔福腕间新生一串佛珠,每颗都刻着阵亡将士姓名。

"陛下可要归位?"玄苦的残躯从灰烬中站起,手中握着的半截罗汉棍已化作禅杖。他扯去面皮,露出的赫然是当年画院待诏张择端的面容!

赵佶的雪刃突然软化,化作墨汁流入《清明上河图》残卷。图中虹桥商船升起岳字旗,旗杆顶端系着的,正是蔡京临终前吞下的那枚青铜钥匙。

"原来这局棋..."赵佶撕碎残卷,纸屑化作白鹤飞向汴京,"早在《千里江山图》完成时就开始了。"他忽然挥袖,雪刃重凝时已刻满梵文,"传朕口谕:自即日起,五台山更名禅锋山!"

晨光破晓时,山门处来了一顶青布小轿。帘内伸出的素手握着半卷《宣和书谱》,扉页题跋墨迹未干:"青灯不归客,山河入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