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袁隗身为当朝太傅,在朝中举足轻重,他的意见袁绍不得不重视。作为谋士,荀彧早已察觉到主公近来心事重重,原来是为这事烦恼。
“此事彧也有所耳闻。”荀彧轻声道,“不知主公有需要彧效劳之处?”
袁绍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文若果然知我。实不相瞒,我听闻荀氏有一女,才华出众,精通兵法以及医术,只是不知其名。想请文若帮我找寻此人,说不定就是你的族人。”
荀彧闻言一怔,脑海中迅速闪过荀氏各支的女子名单。精通兵法与医术的女子?这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家中实属罕见。
他眉头微蹙,思索片刻,突然想到一人,心中不由一惊。
“主公所描述之人...”荀彧谨慎地开口,“确实有一人符合,只是此人常年在太行山麓采药游历,踪迹难寻。不知主公是如何知晓其存在的?”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哦?文若知晓此女?”
荀彧点头:“乃是同宗的堂姐,名唤荀采,字女荀。她父亲是我族叔荀爽,曾任郎中。文秀姐自幼聪慧过人,不喜女红,偏爱研读兵书医典。及笄后更是不顾家人反对,常年游历四方,采药行医,极少归家。”
袁绍眼中兴趣更浓:“竟有如此奇女子!文若可知她如今身在何处?”
“据上次家书所言,她应在太行山中。”荀彧心中疑惑更深,“主公是从何处得知文秀姐的?她行事低调,即便在荀氏族人也鲜为人知。”
袁绍微微一笑:“前日有客自并州来,言及在太行山一带遇一奇女子,精通医术,曾为当地驻军将领讲解兵法要略,令人叹服。细问之下,方知是颍川荀氏之女。我便想到文若你。”
荀彧心中了然,这确实像是荀采会做的事。他这位堂姐向来不拘礼法,行事出人意料。去年还曾女扮男装混入军营,与士兵比试箭术,气得叔父荀爽差点将她逐出家门。
“文若,”袁绍突然正色道,“我欲娶此女为妻,你觉得如何?”
荀彧心头一震。袁绍此举绝非一时兴起,背后必有深意。荀氏乃颍川望族,与袁氏联姻对双方都有利。若能促成此事,荀氏在河北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但荀采性格刚烈,会甘为人妾吗?
书房内一时寂静,只听得窗外风吹桃花的沙沙声。荀彧抬眼望向袁绍,只见主公目光炯炯,显然对此事志在必得。
“主公明鉴,”荀彧谨慎措辞,“采姐性情...独特,恐怕...”
袁绍摆手打断:“无妨。我袁本初最欣赏的就是有才之士,无论男女。若她能入府,我必以礼相待,不会拘束她的才学。”
荀彧心中权衡利弊。袁绍雄踞河北,兵强马壮,是当今天下最有实力的潜力股。荀氏若能与之联姻,对家族大有裨益。况且荀采年已二十有一,在寻常人家早已出嫁,却因性情特立独行而迟迟未婚。若能嫁入袁府,也算是个好归宿。
“主公既有此意,”荀彧终于下定决心,“彧愿为主公奔走。”
袁绍大喜,亲自为荀彧斟茶:“有劳文若了。此事若成,我必不忘荀氏之功。”
离开太守府时,暮色已深。
荀彧走在回府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儿时与荀采一同读书的情景,那位堂姐总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先生都为之惊叹。
后来她痴迷医术,常常彻夜研读《黄帝内经》,甚至偷偷解剖小动物研究内脏结构,吓得侍女们都不敢靠近她的闺房。
“采姐...”荀彧喃喃自语,“这次恐怕要委屈你了。”
他知道,无论荀采多么特立独行,面对家族利益,她终究难以拒绝。而他自己,作为荀氏子弟,也只能将堂姐的个人意愿放在第二位。想到这里,荀彧心中泛起一丝愧疚,但很快又被对家族未来的期许所掩盖。
回到府中,荀彧立即修书一封,命心腹家仆连夜送往颍川,请族中打探荀采确切下落。他站在窗前,望着北方太行山的方向,仿佛已经看到那位倔强的堂姐站在山巅,衣袂飘飘,不染尘俗的模样。
“希望你能明白,这是为了荀氏的未来。”荀彧轻声说道,声音消散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