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酒旗

“既然你已知晓我的志向,还愿与我同行,做一名逆境中的伴侣吗?”

赵言再次问道。

李师师愣愣地看着他,随即轻轻咬了咬嘴唇,突然紧紧抱住赵言,“我早已表明心意,大郎去哪里,我便跟随何处,哪怕赴汤蹈火,我也定随行。”

“哈哈……”

赵言听闻李师师深情告白,心中欢喜。

他俯身在她耳边低语,在她唇上轻轻一触,然后认真许诺:“师师能为我如此付出,我自当迎你为正妻。

待将来成就大事,你便是我朝皇后!”

“大郎……”

李师师痴迷地看着他,亲耳听见他的承诺,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赵言带着李师师策马东行,至一个小镇停下。

小镇不大,赵言让李师师在外等候,自己入镇查看,确认安全后,买了所需物品。

途中,赵言花费一千声望值从系统兑换易容术。

回到镇外,在附近林中为两人简单易容。

因小镇物资有限,赵言只能稍作修饰:他本白净的脸庞变得微黑,添了假胡须,整个人显得年长许多;李师师也由白皙转为略显憔悴的肤色。

原本秀美的双眉因修饰略显粗浓,如今的她,即便近在眼前,若不开口说话,也难以察觉其女子身份……

……

……

改扮完毕后,二人再次踏入小镇。

赵言特意前往先前购物的店铺走了一圈,确认无人识破后才安心下来。

安顿好李师师,他们入住了一家客店。

赵言体魄健硕,长途骑行毫无不适,可李师师娇柔体弱,未曾多次离开汴梁,若再策马前行,定会不堪重负。

共处一室,待小二送餐进来后,赵言边用餐边谈及自己的计划。

“你是否打算前往梁山泊?”

李师师听后轻蹙眉头,“我在玉香楼时就听闻梁山泊被匪徒占据,他们真会接纳我们吗?”

“此事无需担忧,我有一位兄长正居于此地。”

赵言微笑解释,“还记得东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吗?”

“是那位豹子头林冲?”

李师师略作思考。

“记得去年,他因得罪高太尉,被发配到沧州。”

“说的就是林冲大哥,他虽已到沧州,可高太尉并未罢休。”

“高太尉用重金收买押解官差,原想半路取他性命,多亏智深大师出手相助,一路护送,才让他顺利到达沧州。”

“既然到了沧州,他又为何上梁山?”

李师师不解地问。

“还不是高太尉作祟,那两名押解官差回汴梁后,高太尉得知林冲未死,又派两人赶往沧州,意图 ** 灭口。”

赵言缓缓讲述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的经过,情节扣人心弦,听得李师师连连叹息。

“草料场被焚毁,三人遇害,林冲在沧州无法立足,只好投奔梁山。”

提起林冲的事,赵言也颇为感慨。

大半年前,他初来此地时,恰逢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与林冲结识之日。

两人从争斗中结为挚友。

凭借现代知识,赵言很快融入他们,成为知己兄弟。

那时,赵言见林冲命运坎坷,特意提醒他提防高俅。

林冲虽当时听进去了,但后来显然低估了高俅的狠辣,竟让人将他诱入白虎堂。

林冲被发配沧州后,是赵言与鲁智深商议,由鲁智深护送,而赵言则留在汴梁,与鲁智深带来的几个泼皮一道,将林冲妻女及岳父藏于汴梁附近的村庄。

直到一个月前,确认林冲已在梁山落脚,赵言才派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带领众人护送林冲的家人前往梁山。

时光流转,半月之前,林家应已阖家团圆。

李师师听罢赵言叙述后,沉思片刻,最终轻摇螓首,“即便梁山上有了大郎的兄长,妾身总觉得此行未必顺遂。”

...........................................

...........................................

小主,

令赵言意外的是,李师师竟劝他暂缓入梁山。

她所言正与自己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依计划,此次只打算先行探路,拜访林冲,暂无直接入驻之意。

此番考量源于,目前他在江湖毫无声望可言。

尽管刺杀赵佶之举会让其恶名远扬,但那仅限于臭名昭着,非名望也。

当今天下虽盗匪横行,却无人敢公然 ** 。

无论是南方的方腊,还是淮西的王庆以及河北的田虎,皆潜心积蓄力量。

相较之下,赵言囊空如洗,孤身一人。

虽心仪梁山,但即便占据水泊,缺乏名望与威信,又有谁能真心追随?回想起水浒旧事,王伦盘踞梁山多年,手下也不过朱贵、宋万和杜迁几人而已。

王伦虽心胸狭隘,更因他在绿林间毫无威信。

凡稍有能力者,不是轻视于他,便是觊觎梁山水泊的基业。

晁盖等人上山后,虽壮大了队伍,梁山依旧平凡。

直至宋江走投无路,加入梁山,这片水域才渐显兴旺,各地豪杰纷纷归附。

究其原因,皆因宋江在绿林中广结善缘,无论到何处,“公明哥哥”

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皆源于他多年来慷慨施财,赢得的威名。

纵使绿林中人常谈义气,细数《水浒》全篇,又有几人堪称英雄?

赵言欲成就大事,必先在江湖树立威名,此需依靠钱财与实力。

论及钱财,他仅有李师师历年卖艺积蓄的一万余贯,这已是她辛苦攒下的私房钱,赵言身为男子汉,自不会动用此款。

至于实力,他虽有系统赋予的武技,却未有战功,唯有真刀 ** 地较量,方能让绿林人知晓他的本事。

赵言已有计划:若有机会,他打算劫取生辰纲,以筹措资金;目前离生辰纲押运尚有半年,他决定趁这段时间游历江湖,一展威名,同时寻找鲁智深的下落。

护送林冲至沧州后,鲁智深虽回东京,但他此举也被高俅知晓。

鲁智深为免牵连大相国寺,独自离开东京,临行告知赵言将在青州附近安顿。

然而自此半年未闻其消息。

赵言虽知鲁智深日后会落草二龙山,但那是生辰纲事件后的事。

眼下,他正考虑前往寻找鲁智深,既能重逢旧友,也能将其纳入己方。

…………

……

赵言向李师师吐露心声,询问她为何认为自己当前不宜加入梁山。

李师师笑道:“我并无大哥那般长远考量,仅觉贸然投靠恐遭轻视。

即便有故交在,仍可能引发争端,即便取胜也可能损害大哥声誉。”

赵言深以为然,称自己确实未曾考虑周全。

古人行事重视名正言顺,即便宋朝立国已久,仍有诸多议论提及赵匡胤旧事。

宋朝重文抑武,也是为了避免五代乱世重演。

另一面,

又怎能不担忧武将效仿赵匡胤,

试图夺取赵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