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赵言此时投奔梁山,
即便王伦愿意接纳,
赵言对王伦出手,便是背弃恩情。
即使王伦拒绝接纳,
赵言对王伦下手,
也可能被视作恃强凌弱。
原本水浒的世界里,
晁盖等人正是顾虑这一点,
才在言语之间,
** 林冲怒杀王伦。
晁盖等人能够这样做,
因为他们此前与林冲素不相识,
一切过错都能归咎于林冲。
但赵言却无法如此行事,
因为他与林冲早有交情,
自然不能把责任推给自家兄弟。
即便真的推脱,
世人也会将所有罪责归于赵言。
倘若日后赵言夺得江山,
那么他即便如明太祖般清算功臣,
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那时大局已定。
然而如今,
赵言尚处开创基业阶段,
若因此背负忘恩负义之名,
谁还会追随他?
这必将影响他的事业。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
其实很简单,
即让王伦率先对赵言发难,
而赵言以正当理由反击,
一举掌控梁山,
便无人能置喙。
赵言与李师师商议未来计划后,
见她已显疲惫,
二人便一同上床休息。
这是李师师首次远行,
她早已筋疲力尽,
刚躺下就沉沉睡去。
而赵言,
感受到身旁温软的身躯,
闻着淡淡的香气,
内心难以平静,
始终无法入睡。
...
江西信州,龙虎山上清宫,
也有一名道士,
同样辗转难眠。
他便是深受大宋朝廷信赖,
民间传说可乘鹤升空的张天师。
此刻,
这位据说法力高深的张天师,
上清宫前,他眉头深锁,仰望夜空,疑惑道:“紫微帝星为何骤然暗淡,竟显易主之兆?”
又自言自语:“虽说宋廷将在十三年后遭遇大劫,却仍应享百余年气运,何以帝星现此异象?”
小主,
与此同时,千里外蓟州二仙山上的罗真人亦察觉到了这奇异的星象。
作为广受敬重的“活神仙”
,他轻叹道:“帝星有变,恐怕这万里江山即将易主,无须等到十三年后的劫难。”
片刻后,罗真人转头对身边的 ** 说道:“一清,你尘世中的机缘有了变化,如今便下山去吧。”
“是!”
一清稽首作答。
这位名为一清的道人,俗名公孙胜,早年曾涉足江湖,人称“入云龙”
。
...................................................
本书基于《水浒传》世界观创作,虽不会重现书中诸多神奇场景,但保留了其中几位活神仙的存在,以此增添故事的真实感与神秘色彩。
......................................................
次日清晨,李师师醒来,见赵言双目布满血丝,正连连打哈欠,便关切问道:“大郎,昨夜可休息不好?”
赵言愁眉苦脸地道:“师师,今后出门投宿,咱们还是分房而眠吧。”
李师师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赵言的意思,不禁莞尔一笑,又略带娇羞地说:“大郎若真需要,师师也是……情愿的。”
赵言坚定地说:“不成,我答应过要光明正大地娶你,成亲之前,绝不会逾矩。”
李师师听后满心感动,却又忽然想到什么,红着脸靠近赵言耳边,轻声说:“我曾听说,还有别的法子可以缓解呢……”
赵言看着她诱人的唇,心里有些动摇,但仍嘴硬道:“这怎么可以?我刚才还说绝不冒犯于你。”
李师师白了他一眼,娇嗔道:“那就当我冒犯你好了!”
赵言假装叹息一声,随后快速躺回床上。
李师师犹豫片刻,鼓起勇气也跟着躺了过去。
两人嬉闹一番,直到日头高挂,才走出房间。
简单用了些饭食后,赵言去买了辆马车,将马套好,请李师师坐进去,继续赶路。
一路上,赵言察觉到盘查愈发严密。
出了小镇,便有差役拦路检查;行至大道,也不时遭遇巡逻的哨兵。
幸亏他们已易容改扮,并以钱财疏通关系,加上官府的画像模糊不清,赵言甚至怀疑,即便他们不伪装,仅凭这两幅画像,那些巡查者也未必能认出他们。
难怪后来的文天祥会写诗嘲笑这种手段——
“画影图形徒捕风,书生薄命困其中。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这首诗正是讽刺元廷凭借画像抓捕文天祥却屡屡弄错人的尴尬境况。
赵言与李师师一路平静无事,行至第三日午时,顺着官道翻过一座山岭,忽见下方坡地上坐落着十余间茅屋,门前还挂着酒旗。
"夫君,前面有家酒馆,不妨进去稍作休憩。”
李师师怜惜地看着赵言被寒风冻得泛青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