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对了。”她嘴角微扬,“他们打的是经济牌,我们就用经济反制。越是在财政吃紧之时,越不能让他们轻易脱身。”
半月之后,消息传来——齐侯果然震怒于楚使强硬态度,一度欲将其囚禁,扬言“楚女干政,岂能容其指手画脚!”然听闻楚国已封锁边境、联合诸国围堵其商贸命脉,加之国内贵族因财路受阻纷纷抗议,盐铁转运停滞,酒肆米价飞涨,只得妥协。
最终,商队获释,部分损失得以赔偿,齐侯更遣使回礼,称“误会所致,愿修旧好”,并主动提出愿派太子赴郢都“问学”,实则为人质示诚。
朝堂之上,群臣称颂芈璇玑运筹帷幄、不动干戈而退敌千里。有人赞其“智胜管仲”,有人叹其“谋逾晏婴”。廷尉大夫甚至当场提议加封公主为“摄政君”,享九锡之礼。
芈璇玑婉拒:“国泰民安,乃众人之力。一人之功,不足挂齿。”
唯有孙毅在退朝后低声问道:“公主真以为此事就此终结?”
芈璇玑倚栏望月,夜风吹动她的广袖,宛如展翅之凤。一轮明月悬于天心,清辉洒落宫墙,如银似雪。
“齐国不会善罢甘休。”她轻声道,声音几近呢喃,却字字入骨,“但他们终究明白了一件事——挑衅楚国者,纵然不立刻见血,也会慢慢失血而亡。”
她转身凝视孙毅,眼中有光流转,那是属于执政者的清醒与决断:“而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孙毅默然良久,终是深深一拜:“臣愿为公主执剑前行,扫清一切障碍。”
芈璇玑微笑:“不必执剑,只需同心。真正的力量,不在刀锋,而在人心。”
远处钟鼓楼传来子时更鼓,悠悠荡荡,回响在楚宫上空。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浪成于微澜之间。谁也不知道,这场看似平息的风波,是否会成为席卷列国的风暴前奏。
但芈璇玑知道,她已布下了第一枚棋子。
只待东风。
次日清晨,她在紫宸殿接见各国使节。鲁国使者带来橄榄枝,卫国献上玉圭,就连一向亲晋的莒国也派来了贺使,称愿与楚国共建“东海商盟”。
芈璇玑一一接见,温言答谢,姿态谦和,却又不失威严。她知道,这一役,不只是赢了一场外交博弈,更是重塑了楚国在列国中的地位。
午后,她独自步入藏书阁,取出一部泛黄的《孙子兵法》,翻至“谋攻篇”,轻声吟诵:“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她合上书卷,望向窗外晴空万里,心中清明如镜。
这一局,她没有动一刀一枪,却让敌国俯首称臣。
而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夕阳西下,楚宫鎏金屋顶染上一层赤红,仿佛燃烧的火焰。新的时代,正在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