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烧谱那天,泥土自己唱起了歌

她眸光一凝,随即唇角扬起一抹冷峭笑意。

“想跑?”她低声自语,声音几乎融进雨幕,“晚了。”

翌日清晨,农信坊门前人头攒动。

一张崭新告示高悬檐下,墨迹未干:

“即日起,接受‘土地债券’抵押贷款,利率三厘,春种优先放款。”

农户们围拢过来,有人迟疑,有人激动,更多人是颤抖着掏出贴身收藏的田契——那些泛黄卷边的纸片,曾是他们一生的指望,也是压在肩头无法翻身的枷锁。

如今,苏晚晴亲手接过一张张沾泥带土的契约,逐一登记、盖印。

她的动作沉稳,眼神清明,仿佛不是在签一份借贷文书,而是在为这片土地重写命书。

“苏娘子……真能贷?三厘?”一位老农声音发抖。

“不仅能贷,”她抬眼,目光扫过众人,“还能保你秋收前不饿死,种子不下错,水渠不断流。农信坊,不救懒人,但绝不弃良民。”

人群沸腾了。

谁都知道,这是冲着沈家去的。

沈氏财阀多年盘剥,强买田产,如今眼看风向不对,竟想金蝉脱壳。

可苏晚晴这一招,直接把农民手里的废纸变成硬通货——你沈家不要?

我要!

百姓不愿卖?

那就留着抵押换活路!

她站在石阶上,望着祠堂残垣间飘散的纸灰,轻声道:“你们烧的是纸,我种的是根。”

话音落时,一道意外之音忽从废墟传来。

那名送炭老农路过焦黑木梁,一脚踢中半埋土中的陶罐。

撞击之下,罐体共鸣,发出三个短促音符——re、mi、sol。

正是《春垦令》终章起调。

苏晚晴身形微顿,瞳孔骤缩。

她缓缓转头,望向那不起眼的角落。

雨水正顺着焦木滴落,每一次敲击,都像在唤醒某种沉睡的讯号。

她没有出声,只是嘴角缓缓扬起,眼底燃起一簇幽深火焰。

整座村子,已成活谱;每一寸土,都是战鼓。

而敌人,尚在梦中。

距离五月十五仅余两日,陆知微接到线报:“杏花村近日无人奏乐,疑似放弃抵抗。”他松一口气,下令撤回部分驻军。

然而就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