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提示音在首件检测合格时响起:
【“跨厂协作”启动成功,轧钢厂与农机厂建立“技术互助”关系,宿主获“县域技术顾问”隐性头衔,可优先获取农业机械技术需求信息,为后续“农机改良”项目铺垫。】
加工任务紧,林建军带着技术科的人连轴转,车间的灯彻夜不熄。赵小刚负责编程,李建国调试设备,林建军则盯着关键工序,累了就在旁边的行军床上躺半小时,醒了继续干。苏岚每天晚上都来送夜宵,是掺了红薯淀粉的糊糊,还带着点咸菜,给工人们补充体力:“卫国在家画了张坦克,说爸爸在造‘会种地的坦克’,让我一定给你看看。”
林建军看着儿子画的歪歪扭扭的坦克,上面还写着“爸爸加油”,心里暖烘烘的,疲劳都消了大半。“告诉卫国,爸爸很快就完工,到时候带他去看真正的农机。”
阎埠贵听说轧钢厂帮邻县加工农机配件,特意拎着两斤红薯淀粉来车间,说是“给工人们添点口粮”。老头蹲在角落看了半天,见林建军他们用一套工装就能加工不同部位,算盘打得噼啪响:“建军,你这法子要是用到咱们公社的农机站,能省多少功夫啊!我回去跟队长说说,让他请你去给技术员上上课?”
“等这批活儿干完再说。”林建军递给他一块刚加工好的壳体,“你看这精度,公社的设备要是能按这标准维护,农具寿命能延长一倍。”
阎埠贵摸着壳体光滑的表面,像摸着宝贝:“那我先回去腾地方,就等你这句话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阎埠贵离开后响起:
【“技术辐射”从工厂延伸至农村基层,阎埠贵的“推广意愿”达100%,将成为宿主技术在农村的“天然传声筒”,四合院与工厂、农村的“技术联系”初步建立,形成良性互动闭环。】
月底前,200套齿轮箱壳体如期交付,邻县农机厂的春耕设备顺利组装,厂长特意送来了面锦旗,上面写着“工业支援农业,技术点亮春耕”,挂在轧钢厂的荣誉室最显眼的位置。县工业局的领导也来了,拍着林建军的肩膀说:“你这技术不仅救了急,还闯出了跨厂协作的新路子,以后全县的农机配件加工,优先给你们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消息传到四合院时,傻柱正在保养他的汽修工具,听说林建军帮邻县解决了春耕难题,难得地多喝了两盅:“我就说林科长是干大事的人,咱跟着学技术,错不了。”他现在能独立修理拖拉机变速箱了,过年时还被评为“汽修能手”,奖金买了块布料,给继女做了件新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