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夕阳染红田埂时响起,带着全局评估:
【“播种机改良”技术扩散产生多重效应:
? 农业层面:全县推广该技术后,春播种子节省1.2万斤,相当于多养活500人,公社给轧钢厂送了面“工业支农先锋”的锦旗;
? 工厂层面:林建军因“支农贡献”获“市级劳动模范”提名,厂里特批给他一间“技术革新工作室”,配备新的车床;
? 四合院层面:阎埠贵因“技术中介”身份在队里受尊重,见了林建军腰弯得更低;傻柱主动向林建军请教“拖拉机变速箱维修”,两人关系从“邻居”变为“师徒”;秦淮茹专注于田间劳动,与院里是非彻底切割;
? 社会层面:该技术被《农业机械》杂志报道(隐去林建军姓名,只提“轧钢厂技术人员”),成为“工农结合”的典型案例。】
傍晚,林建军回家时,苏岚正在把公社送的豌豆剥壳,翠绿的豆粒滚在簸箕里,像堆绿宝石。“今天托儿所的老师说,卫国画的播种机被贴在宣传栏上了,”苏岚的脸上带着笑意,“说他画得比课本上的还清楚,问是不是你教的。”
林建军抱起儿子,小家伙正拿着个木制的星轮模型,在地上推着玩,嘴里念叨着“播种,出芽”。“这都是应该的,”他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一片温暖,“农民兄弟多打粮,咱们的日子才能真的安稳。”
车间的方向传来机器的轰鸣,夹杂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像是一首和谐的春耕交响曲。林建军知道,这只是开始,国家的恢复需要时间,农业和工业的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技术,有肯干的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四合院里的灯次第亮起,阎家传来算盘声和孩子们背诵“播种机保养口诀”的声音(阎埠贵从林建军那抄的),傻柱家传来扳手敲击的轻响(他在修自行车,想多挣点外快),秦淮茹在灶台前忙碌,锅里的玉米粥咕嘟作响,香气飘出老远。
林建军望着窗外,心里一片平静。技术的力量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这一点一滴的改善中——让种子不浪费,让土地多产粮,让日子有盼头。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握紧手里的工具,守住这份踏实,在这慢慢好起来的年月里,稳稳地走下去。
夜风拂过,带着新翻泥土的清香,和着远处工厂的机器声,成了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