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播种机改良的“春播效益”

他翻开图谱,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上面的排种器,说是能调下种量,就是看不懂咋弄。我想问问,这老机器还有救不?要是能改好,队里给你记三十个工分!”

林建军接过图谱,翻到排种器那页,上面的勺式设计确实落后,难怪下种不均。他拿起桌上的星轮样品:“能改。把排种器换成这个星轮式的,再加个镇压轮,保准比新机器还好用。这书不错,就用它换技术,怎么样?”

阎埠贵的算盘“啪”地合上,手都快抖了——三十个工分换一台好用的播种机,这买卖血赚!他连忙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叫人把机器拆了送过来,零件不够咱队里有铁匠炉,能打!”

三天后,生产队的播种机被拆成零件运到了厂外平房。林建军带着赵小刚和李建国,用氧焊切割废旧齿轮做星轮,把汽车钢板压成镇压轮,阎埠贵则蹲在旁边给铁匠炉递图纸,忙得满头大汗。“星轮齿距调两厘米,播玉米正好,”林建军拿着卡尺测量,“弹簧力度要够,不然卡不住种子,又会漏播。”

傍晚试机时,全队的干部都来了,围着改好的播种机,眼睛瞪得像铜铃。只见机器驶过,种子均匀地落在垄沟里,覆土平整,每穴不多不少正好三粒。队长抓着一把土,激动得直哆嗦:“神了!真是神了!林科长,你这手艺能顶半个农科所!”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响起:

【“播种机改良”成功,该技术可使生产队春播种子损耗率从15%降至5%,每亩增产预期10%,阎埠贵“技术信使”角色进一步巩固,获“公社春耕模范”称号,宿主“农业技术影响力”扩展至全县。】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公社,附近五个生产队都扛着播种机来“求改造”,阎埠贵成了“技术中介”,每天带着人来,还不忘按“等价交换”的规矩,让每个队都带点实在东西——张家村送了两筐新摘的豌豆,李家坳扛来半扇猪肉,都堆在林建军家院门口,看得四合院的人直眼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傻柱从汽修厂回来,路过晒谷场看到改良后的播种机,正突突地跑着,播下的种子齐整得像用尺子量过,忍不住凑过去看。听说是林建军改的,他心里热乎乎的——自己当初没看错人,跟着林建军学技术,走正道,果然没错。他现在不仅能修卡车,还学会了给拖拉机换齿轮,上个月厂里还给他涨了工资,能给老娘寄更多粮票了。

秦淮茹在地里捡麦穗,看到新播种机路过,播下的玉米种一行行笔直,心里暗暗佩服。她现在靠自己挣工分,棒梗也上了学,虽然日子清苦,却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上次借粮被拒的事让她明白,靠谁不如靠自己,林建军的活法,或许才是对的。

贾张氏趴在墙头上,看着林建军家门口堆的豌豆和猪肉,气得直骂:“有啥了不起!不就是改个破机器吗?有本事给我送二斤肉来!”骂了半天没人理,只能悻悻地回屋,看着灶台上的野菜汤发呆——秦淮茹现在把粮本锁得严实,她连粗粮面都摸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