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的深秋,轧钢厂的梧桐叶落了满地,被风卷着在厂区主干道上打着旋。林建军站在技术科新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捏着份任命书,纸页边缘还带着油墨的温度——上面印着“任命林建军同志为技术科主任(正科级)”,落款是市工业局的鲜红印章。
窗外,赵小刚和李建国正在给新挂的牌子系红绸,“技术科”三个金漆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以前的技术科挤在车间角落的两间小平房里,现在搬进了刚翻新的二层小楼,不仅有独立的绘图室,还隔出了一间十平米的档案室,这是林建军特意要求的——他早就觉得厂里的技术资料管理太混乱,图纸乱扔,参数记录不全,上次生产高射炮炮管时,就因为找不到前批钢材的热处理记录,差点出了纰漏。
“师傅,您快下来看看!”赵小刚在楼下喊,声音里透着兴奋,“厂长带着人来剪彩了!”
林建军把任命书放进抽屉,锁好。这不是他第一次获提拔,但这次意义不同——技术科主任不仅要管技术攻关,还要负责全厂的技术资料归档、设备维护计划和技术人员培训,手里握着实实在在的管理权。他下楼时,厂长刘建国正和几位副厂长站在楼前,见他过来,笑着捶了捶他的肩膀:“建军,这下可把重担给你压上了!我跟局里保证过,一年内让咱们厂的技术管理水平上个大台阶!”
“请厂长放心,”林建军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剪彩仪式很简单,刘建国剪断红绸后,特意指着档案室的方向:“我听说建军同志要建全厂第一个技术档案室?这想法好!技术资料就是工厂的家底,得管好、用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喧闹的人声中响起,带着权限解锁的提示音:
【检测到宿主“职务提升至正科级”,触发“管理权限”解锁,奖励“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简易版)”:
? 分类标准:按“产品类型(农机/军工/民用)- 工艺环节(冶炼/锻造/热处理)- 技术等级(公开/内部/保密)”三级分类,检索效率提升80%;
? 保密措施:核心军工资料采用“双钥管理”,需主任与保密员共同签字方可借阅,复制需厂长批准;
? 系统特色:附带“技术参数趋势分析”功能,可自动比对历年数据,预警工艺偏差,系统判定“管理效率提升”+50点。】
当天下午,林建军就带着人整理旧资料。以前的图纸堆在仓库的角落里,被老鼠咬了不少,有些参数表上的字迹都模糊了。他让人把能用的图纸逐一扫描(厂里刚进的扫描仪),分类编号,再用牛皮纸袋封装,外面贴满标签。“军工图纸单独放,”他指着最里面的铁柜,“这个柜子装高射炮、坦克履带相关的资料,钥匙我和王保密员各拿一把。”
王保密员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以前在档案馆工作,做事一丝不苟,她拿着登记簿,每入柜一份资料就认真记录:“林主任,您这分类法真清楚,以后找资料再也不用翻箱倒柜了。”
林建军看着她登记,突然想起系统奖励的“档案加密技术”,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上面画着简单的密码锁结构:“王大姐,你看这个,给保密柜加个这玩意儿,密码由咱俩各记一半,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