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过去,建军科技的月度报表传来捷报:国内销量突破20万台,其中农村市场占比65%;全年产值不仅没降,反而突破了100亿,比去年增长18%。银行行长亲自上门,笑着说:“林总,你们这是逆周期增长啊!我们愿意追加5000万贷款,支持你们扩大生产。”
庆功宴上,郑师傅端着酒杯,非要跟林建军碰一个:“我算是看明白了,还是咱们国内市场扎实!老外那边说变就变,农民兄弟认咱们的东西,就一直买下去。”
林建军笑着喝酒,目光扫过席间的同事。老周正在给大家讲下乡的趣事,说有个老农把手机当“传家宝”,说“这玩意儿能跟北京通话,比以前的鸡毛信强百倍”;林卫国和研发部的同事讨论着“乡村版3号”的设计,要加入“农业气象提醒”功能;苏岚则在和财务们核算年底的分红,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
他想起年初傻柱还在时,两人在食堂喝着酒,老傻说:“不管啥危机,人总得吃饭,总得过日子。你把东西做好了,不怕没人要。”那时只当是随口说说,现在才明白,这朴素的道理里藏着最实在的生存智慧——市场或许会波动,经济或许有周期,但只要扎根于最广大的需求,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
冬天来临的时候,“建军科技”的农村渠道已经覆盖了全国80%的县域,售后车跑遍了田间地头,车身上的“中国芯,乡村行”标语在雪地里格外醒目。林建军收到一张来自黑龙江的明信片,是个种大豆的农户寄来的,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谢谢你们的手机,我用它联系上了广东的买家,豆子卖了好价钱。”
他把明信片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旁边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的退单。一正一反,像一幅对比鲜明的画,提醒着所有人:真正的市场,不在遥远的海外,而在脚下的土地;真正的抗风险能力,不是依赖外部环境,而是扎根内需、自主创新的底气。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岁末响起,带着总结性的沉稳:【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企业战略重心从“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并举”,抗风险能力显着提升。】
【家族传承进度:95%。提示:危机中的韧性与担当,是留给下一代最宝贵的财富。】
林建军站在厂区的新年装饰前,看着“产值突破100亿”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远处的研发中心灯火通明,林卫国团队正在攻关的第三代芯片即将流片;车间里,郑师傅带着工人调试新的生产线,为明年的“乡村版4号”做准备;苏岚则在制定新一年的公益计划,要给偏远地区的学校捐一批教学用手机。
他知道,这场危机不仅没有打垮他们,反而让企业更加强壮——它教会了他们不依赖单一市场,教会了他们从最朴素的需求中寻找机会,教会了他们团队协作的力量远比孤军奋战更重要。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给厂房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林建军想起系统奖励的“县域渠道管理手册”最后一页写着:“最大的蓝海,在最广阔的基层;最强的竞争力,在最扎实的根基。”他相信,只要守住这份根基,无论未来还有多少风浪,他们都能稳稳地驶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