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还是个坑,深坑。洪涛挖了一串坑,就算对方躲过一个,落脚的地方还会有下一个。熔炼生铁、碳钢确实比用矿石炼造容易,拿上钢刀、穿上铁甲的辽兵也确实更厉害。
可是有件事儿他们不知道,战争模式变了。未来辽军要面对的不再是北宋禁军,而是新军。新军打仗不怕对方兵甲犀利,到目前为止也还没发现古代人能造出来可以抗住钢弩射击的盔甲。
造出来了也穿不动,能穿上也没用。因为新军还有攻城弩、箭射榴弹、马蜂窝和一窝蜂。契丹人费尽心思造出来的兵甲在这些攻击手段面前都是浮云,有和没有基本差不多。
可是为了制造军械辽国会耗光他们的元气,军费开支这个玩意就是吸金兽,有多少都不够花的,除非能用战争赚钱。
在这个大坑后面其实还有一个更深的坑呢,用海船和辽国交易货物,必须得有至少一座能让大海船停靠的深水港。这个港口肯定不会由宋朝建设,就算洪涛乐意辽国君臣也不乐意。
只要辽国皇帝答应了这笔交易,那他们就得在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建造一座码头。这个地方在哪儿合适呢?洪涛最有发言权了,它只能也必须在天津附近。
为啥这么肯定呢,因为上上辈子他带着金河帝国的战舰来过,还烧了当时蒙古人的粮仓。那里有一条河可以逆流而上进入内陆,并且槽船可以直达中都,也就是目前辽国的南京。
到了这辈子沈括又给补上了一课,这条河并不是蒙古人修的,而是辽国萧太后修的,它叫萧太后运河。
修这条运河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东京的粮食通过海路运到南京。为此萧太后遣工匠耗费了好几年时间,连通了海河、凉水河,让海运的槽船可以一直深入内陆抵达后世通州区张家港一代,再经过人工运河与洗马沟、护城河相连,最终汇集到莲花池内。
这个莲花池就是后世北京西客站南边的莲花池公园,在宋辽时期这里被称作西湖,面积有后世的很多倍以上,确实够大,停泊槽船绰绰有余。
这些不是洪涛猜的,而是沈括亲眼所见。他还在辽国南京城外的西湖上泛过舟,具体多大都找不到形容词,只能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描述。
辽国君臣愿意让宋国的海船进入内陆吗?肯定不乐意,所以他们还得在海河口附近再修建一座码头,把南来海船上的货物卸下来装到槽船上再往内地运。
于是乎,洪涛就能在敌国腹地白白得到一个可以停靠远洋大海船的码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必须得有啊,洪涛是那种无利就起早的人吗?
只要有了这座海运码头,洪涛抢回燕云十六州的把握就能提高到了九成,剩下一成交给老天爷,这是规矩。
萧兀纳熬了一宿,第二天又和特里公主嘀嘀咕咕了一早上,连午饭都没留下来吃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不久之后王十的密报就来了,这位南院枢密使带着几名随从和十多匹马离开馆驿,在一队禁军的护送下北返了。至于说特里公主嘛,她伤势太重无法车马劳顿,活生生的扔给了开国侯王诜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