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她握住席宝的手,继续说:“我最擅长俄语,但英语水平也是可以的,你要是不指定要苏北国的,我可以给你更多的选择。”

“只要内容没问题,我不在乎作品是哪个国家的!”席宝眼神亮亮的,立刻回到。

袁小圆笑了,“那我可希望你杂志能千秋万代办下去了。”

她翻译速度不算慢,即使需要同步查询资料,每周在课余时间来做翻译,也至少能给出将近三千字的成稿。

一个月估摸着就有一万二千字,完全可以满足席宝的需求。这些字数,按照市场价是值二十多块钱,完全够她一个人花用了。

她说希望杂志可以一直办下去,就是想把握住这个稳定的收入。

以前她自己接活,拿到的稿酬,其实是低于市场价的——毕竟那些活耗费了老师的人情,不好再要高价。

若是能更轻松地、更稳定地给席宝供稿,还能拿更多的钱,袁小圆特别乐意。

“我要等适应了大学的课程之后,就开始筹备杂志。刊号估计是在十月份能下来。我们提前准备杂志内容,尽量在十一月月初刊印第一期。”

杂志要在月初发布,主要是怕到了月末,许多人就没钱买杂志了。

至于杂志的内容,最好是能提前一个多月就准备好。

不然的话,他们来个寒暑假,大家要回家去,杂志总不能直接停办一两个月吧?

现在才九月,要是在十一月之前,直接定下前两期的杂志内容,那就不怕寒暑假耽误事了。

“我笔记本里有许多带翻译的作品,作品名字、作者生平、发表时间、版权情况、内容概要都有记录,我拿来给你选。”

袁小圆从自己上锁的箱子里取出厚厚的笔记本,刚翻开来,那泛黄的纸张颜色、有些变色了的墨迹,都说明这笔记本有些年头了。

“前面一些是我老师以前记得,后来我开始自己接翻译活,她就把这个本子送给我了,后面是我跟她一起记的。”

袁小圆把笔记本翻开后,递到席宝手上,“已经被翻译发表过了的,在上头都做了记号,写了哪年哪月哪日发表于什么刊物上面,你不要选那些就行了。”

席宝快速翻动着。

她在家时候,家里人喜欢给她买书,她自己筹备期间也得非常多的资料书,所以把速度给练上来了。

十分钟后,她点出几本。

“《纨绔少年》、《当代英雄》、《母亲》、《珍贵的尘土》、《一生的故事》……”

席宝记忆力极佳,每报出一个名字,就回翻它们对应的页面,“我觉得这些挺值得翻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