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页

这刘家的祖上乃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被敕为诚意伯,刘伯温的长子刘廌世袭诚意伯、又敕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虽无实权,却也实在显赫,只是其父被人害死,刘廌无心朝政,索性就以奉亲守墓的名义,归隐回乡,在乡中闲住。

此后,刘家便有祖训,子孙不得为官,因此所有人都挂着诚意伯的名义,在乡中闲居,数代经营,刘家在京师的最后一点影响力都已经烟消云散,可是他们在浙江,却属于名门中的名门。

刘家后人,传到现代乃是第三任诚意伯刘瑜,刘瑜已是年过半百,朝廷多次请他入京为官,他都不肯受,只在家中读书,再加上正德十八年的时候,朝廷又敕刘基(伯温)为太师,谥号定为文成,敕命下来,就必须改葬祖宗的尸骸,毕竟地位不同,陵墓要用更高标准进行改迁,刘瑜就以这个名义,依旧在青田县的家中闲住。

刘家的土地,足有数千顷,因为前些年,大量商贾购丝,许多人家都改粮为桑,刘家见状,也随着这个潮流将绝大多数的土地改为了桑田,可此时,问题却出来了,新任巡抚居然要加税。若只是加一点两点倒也罢了,可现在显然不是一点两点这么简单,而是数倍的增长,刘家土地极多,若是按照现在的税率,怕是每年就要缴纳生丝一千多担上去。按现在的市价,纹银至少高达数万。

数万纹银,这简直就是抢劫。大明朝,可曾听说过缴纳这么多生丝的,缴纳这么多纹银的吗?

本来刘瑜对徐谦的印象很好,毕竟这家伙稳住了浙江,于刘家也是有恩,可是谁知,这家伙刚刚上台,第一个板子就打在刘家身上。

刘瑜很生气,在他的书房里,叫来了结果青田县的大户,这几个大户,自然也极力怂恿刘家先站出来,到时大家一起闹一场,要嘛指使人去抗税,要嘛索性就发动人弹劾这个家伙,总而言之,十成抽四成的税是他们绝对不能承受的,种桑可是需要成本的,需要大量的人口去采茧,还需灌溉、除虫,如此算下来,可能大片土地的收益,还不如官府征收的税要高,官府收了一千担丝上去,可能自家余下的纯利,怕是只有七八百担。

用后世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抢劫行为,这像话吗?

第五百二十三章 豪族

“实在欺人太甚!”刘瑜气的胡子都要吹起来,下了一个总结。

刘家家大业大,该粮为桑之后,一亩地的收益确实是增长了数倍,这两年也确实为刘家增了许多进项,人便是如此,吃进去的东西就吐不出来,从前每年数万纹银的进项,现在让他只赚一半,就比杀了都要难受。

这就是人心,人心就是,但凡到了自己锅里的东西,谁若是敢拿,就要拼命,纵然他们的财产已足够保证他们鲜衣怒马、锦衣玉食,也是如此。

即便是刘瑜这样在浙江被人称为饱读诗书的伯爷,也是一样。

那青田王家的王康道:“不错,就是欺人太甚,可是这巡抚显然是心意已决,已是布告了各府各县,连明报都登了,显然这是下定了决心要将此事办到底,伯爷,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徐抚台毕竟年轻,莫不是被人糊弄,才出此昏招?”

王康还算是客气的,只敢反太监不敢反皇帝,虽然言辞激烈,终究还是在清君侧的范畴之内。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徐谦在浙江名声太大,谁都不能保证,在座的人里头,有没有徐谦的‘粉丝’。

刘瑜颌首点头,捋须道:“老夫也是这样想,其实大家都不容易,他想造福百姓,老夫无话可说,可是造福百姓不是拿咱们开刀来造福的,若是如此,直接让各家开仓放粮就是,又何必如此麻烦?依我看,确实他可能被人蒙蔽了,他毕竟年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