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的冬末,轧钢厂的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比往常淡了些。林建军站在锅炉房外,看着压力表上跳动的指针,眉头拧成了疙瘩——这台1950年代的老式锅炉,热效率还不到50%,烧三吨煤才能产出一吨蒸汽,不仅浪费燃料,还总出故障,上个月就因为管道堵塞停了两天,耽误了军工订单的热处理工序。
“林科长,又来盯着锅炉了?”锅炉房的老王师傅抱着铁锹,往炉膛里添了一铲煤,火星子溅得老高,“这老伙计是该退休了,耗煤不说,还总掉链子。昨天后勤科来说,这个月的煤配额又超了,再这么下去,开春的供暖都成问题。”
林建军摸了摸锅炉外壁,温度高得烫手,热量浪费得惊人。系统上周就弹出过预警:【锅炉热效率低下导致能源浪费严重,影响工厂生产稳定性,建议进行“节能改造”,触发条件:解决“煤耗超标”问题。】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蒸汽的嘶鸣声中响起,三维模型在意识里展开,管道走向和改造方案清晰可见:
【检测到“能源短缺”导致的生产危机,触发“节能技术攻关”任务,奖励“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方案”:
? 增设省煤器:在烟道出口安装钢管式省煤器,利用烟气余热预热锅炉给水,进水温度从20℃提升至80℃,减少燃料消耗;
? 优化燃烧系统:将单风道燃烧器改为双风道,调节空气过剩系数至1.2,使煤燃烧更充分,灰渣含碳量从15%降至5%;
? 密封改造:更换炉门和管道法兰密封垫,减少漏风率,炉膛负压稳定在20Pa,避免热量流失。】
【应用价值:改造后锅炉热效率提升至65%,月节煤量可达30吨,相当于节省1500斤粗粮票(按当时煤粮兑换比),系统判定“工业节能贡献”+70点。】
“能改。”林建军对老王师傅说,“你让人准备钢管和密封垫,我画个图纸,咱们加个省煤器,再改改燃烧器,保准能省三成煤。”
改造方案报上去,厂长刘建国当天就批了:“钱从节能奖金里出!改好了,给你们锅炉房记集体功!”他最清楚煤荒的厉害,上个月为了凑军工生产的用煤,差点停了家属区的供暖。
接下来的一周,林建军带着机修车间的工人连轴转。赵小刚负责弯制省煤器的钢管,李建国调试新的燃烧器,林建军则盯着密封改造,连苏岚送来的午饭都顾不上吃,扒两口就接着干。“这省煤器的钢管间距得留5厘米,”他用卷尺量着,“太密了容易堵灰,太疏了换热不够,就按这个尺寸来。”
阎埠贵听说轧钢厂在改锅炉,特意揣着本《民国工业志》跑来看热闹。老头蹲在锅炉房外,看着工人安装省煤器,算盘打得噼啪响:“建军,你这法子要是用到公社的小锅炉上,能省多少煤?我们大队的供暖锅炉也老费煤了,冬天总不够烧。”
林建军抬头看了看他,知道老头又想“等价交换”。他从工具箱里拿出张草图:“公社的小锅炉 simpler,不用省煤器,把炉排改成活动的,加个手摇式清灰器就行,我给你画个图。”他指着阎埠贵手里的书,“你那本志里有没有关于‘手摇泵’的记载?我正好需要参考老式水泵的结构。”
阎埠贵眼睛一亮,连忙翻开书:“有!有!这里面记着民国时的煤矿用泵,我给你抄下来!”他心里打得精——一张草图换份手抄资料,还能给大队省煤,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