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菌类DNA的匹配

陈砚又蹲下去,铜烟杆狠狠捅进灶台下的地缝,像在跟地底某个东西说话。杆子刚稳住,胸口那张破纸猛地一抖,像是被谁从里面撞了一拳,纸面荡开一圈极淡的纹,跟水面上的涟漪似的。

赵铁柱靠着墙根,机械臂的探头早拆了,外壳拧开,露出几根线和一个小舱室。他从包里摸出一支采样针,针尖泛着冷蓝光,边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格子。他屏着气,对准陈砚掌心那团还在缩的绿胶,轻轻一刮。胶一离手,残卷突然变冷,冷得刺骨,连带着陈砚指尖都麻了,像血一下子被抽空。

“这玩意儿活着。”赵铁柱盯着屏幕,声音压得低,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不是真菌,也不是细菌。它在吃东西,但不喘气——不靠氧,也不排二氧化碳。能量从哪来……我测不出来。”

陈砚拔出烟杆,底端沾的青液比刚才多,滴下来,在地上渗进缝前顿了一下,像是停了半秒,又像是在“看”什么。他没吭声,把残卷贴回胸口,那皱巴巴的纸紧贴皮肤,像长在他身上似的。他伸手接过采样管,顺手从赵铁柱包里翻出个锈得发绿的青铜齿轮——上个月从老水车拆的,边上还卡着半枚袁大头,铜锈里嵌着暗绿斑点,像从骨头里长出来的苔。

“刮点下来。”他说,声音低得像是从地底冒出来的。

赵铁柱用刀片在齿轮内侧轻轻一刮,灰绿色的菌斑落进管子。舱门合上,PCR启动,蓝光闪,仪器嗡嗡响,像叫醒了个睡着的活物。陈砚坐在门槛上,手指无意识地搓了搓——三指测温的老习惯,小时候他爸教的,看土能不能插秧。可这回他不是在看地温,他在等回应,等那团绿胶,或残卷,或地底下某个东西,动一下。

屏幕上的数据开始跳。基因比对进度一点一点爬:98.7%……99.1%……最后停在99.8%。匹配成功。

“同源。”赵铁柱嗓音发干,喉结滚了滚,“齿轮里的菌,跟你手上这块,是一个种群。而且……”他调出代谢图,眉头越拧越紧,“它们共用一套信号路径,像神经网。不,比神经网还复杂——它们用14.7赫兹的电磁波交流,接近地磁共振。”

陈砚盯着屏幕上重叠的双螺旋影子,忽然抬手,把残卷按在自己手腕内侧。纸没烫,也没显字,但一丝细微的波动顺着皮肤往上爬,像电流,又像心跳乱了拍,太阳穴突突直跳。他闭眼,触地。

画面乱。父亲弯腰插秧的背影在田埂上晃,稻穗低垂,水面反光。下一秒变成青铜齿轮咬合,金属摩擦,火花四溅。他咬牙稳住呼吸,心里默念:“困在哪?”

残卷猛地一冷。

画面收拢——地下三米,一块金属板缓缓打开,边缘锈得掉渣,中间凹槽刻着两个字:“血启”。字很深,像一刀刀剜出来的,边上有暗红痕迹,像干透的血。

他睁眼,喉头动了动,没出声。呼出的气在冷空气里凝成白雾,雾里浮出两个字形,转眼就散了。赵铁柱没看见,但陈砚知道是什么:廿四。

周映荷站在院外矮墙边,没再往前。她袖口的药水突然泛青光,像是被什么点着了。她抬手想藏,藏不住——脖子底下,一道荧光纹从锁骨往上爬,细得像蛛丝,却在皮下发亮,像有东西在血管里游。

她呼吸变浅,指尖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