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主早就备好了后路。”蒋师仁看着图纸上的簪花小楷,突然明白“地脉当断”并非预言,而是计划。一旦夺回佛骨,便可启动机关炸毁地宫,让阿罗那顺的阴谋彻底埋葬在地下。
金线串联的尸骸突然剧烈震颤,三百具躯体同时转向地宫深处,头颅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眼眶对准地道尽头的方向。那里原本一片漆黑,此刻却突然亮起橘红色的火光,火光中映出个高大的身影——阿罗那顺正站在青铜熔炉前,手里举着柄尚未成型的剑坯。
“王正使快看!”蒋师仁的声音带着咬牙切齿的恨意。
只见阿罗那顺将一枚晶莹的骨片扔进熔炉,骨片遇火竟不燃烧,反而发出柔和的白光。剑坯在熔炉中渐渐变红,白光与火光交织,将骨片的纹路一点点熔入剑身。那骨片的形状、光泽,分明就是玄奘法师当年从天竺带回的佛骨舍利!
“他要将佛骨熔成邪剑!”王玄策的金铁断足在地面碾出火星。佛骨舍利是大唐与天竺佛教交流的见证,阿罗那顺此举,不仅是对佛法的亵渎,更是对大唐的公然挑衅。他忽然想起工匠尸骸掌骨拼成的钥匙,想起黑玉针指向的佛龛——原来真正的佛骨早就被工匠们藏了起来,熔炉里的不过是仿制品。
金线突然绷直,将三百具尸骸拉成道人墙,挡在他们与阿罗那顺之间。尸骸的胸腔里传来空洞的回响,像是在低声诵经,又像是在催促他们行动。王玄策看向蒋师仁,断足在机关图上敲出节奏:“蒋校尉,按图布防,我去取佛骨。”
蒋师仁立刻点了二十名吐蕃骑兵,按照图纸上的标记奔向各个引火点。泥婆罗士兵则举着藤牌护住佛龛,防止阿罗那顺的卫兵突袭。王玄策踩着金线走到西北角,金铁断足插入佛龛下方的暗格,按照《大唐西域记》的密码转动——左转三圈,右转两圈,再左转半圈。
暗格“咔哒”一声弹开,里面果然躺着个鎏金佛盒。佛盒打开的瞬间,柔和的白光涌出,与熔炉里的虚假光芒形成鲜明对比。王玄策将佛盒揣进怀里,转身时正看见阿罗那顺发现了他们,正提着半截剑坯冲过来,脸上的狞笑在火光中扭曲变形。
“大唐的使者,竟敢坏本王好事!”阿罗那顺的吼声震得地宫嗡嗡作响,剑坯上的虚假佛骨发出刺目的红光,“本王要用你们的血,为这柄‘镇国剑’开刃!”
蒋师仁的陌刀迎了上去,刀锋与未成型的剑坯碰撞,迸出漫天火星。吐蕃骑兵已经点燃了导火索,滋滋的燃烧声从地道各处传来,与工匠尸骸的骨响、佛骨的白光、邪剑的红光交织在一起,将地宫变成了正邪交锋的战场。
王玄策看着怀中的佛盒,突然明白工匠们为何甘愿殉葬。他们用掌骨拼出钥匙,用脊柱串联成防线,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佛骨,更是大唐与天竺的和平火种。金铁断足在地面踏响出征的鼓点,他对着三百具尸骸深深一揖:“弟兄们,随我回家!”
金线突然寸寸断裂,尸骸们在火光中轰然坍塌,化作漫天骨粉。骨粉在空中凝聚成“唐”字,最终飘向东方。王玄策转身跟上蒋师仁的步伐,佛盒在怀中微微发烫,地道尽头的火光越来越亮,那是爆破的前兆,也是黎明的曙光。
第五节: 地脉归唐
导火索燃至尽头的嗤响刺破地宫的喧嚣,王玄策按在爆破机关枢纽上的手掌猛地发力。青铜齿轮在机关图指引下骤然反转,藏在石壁后的硝石槽同时炸裂,轰鸣如雷的冲击波裹挟着滚烫的气浪横扫地道。砖石在震波中簌簌剥落,原本倾斜的滑道崩裂成碎块,却在漫天烟尘里诡异地向两侧翻卷,硬生生劈开条丈许宽的竖井——井壁光滑如镜,恰好对准佛骨密室的穹顶。
“好精准的力道!”蒋师仁挥刀格挡飞溅的碎石,忽然发现陌刀刀身泛起莹白流光。爆破产生的万千星火被刀刃吸附,原本三尺长的刀身竟顺着竖井向上暴涨,转瞬便有十丈之高。刃光如匹练直刺苍穹,穿透七层地宫顶棚的瞬间,天竺佛塔的鎏金宝顶应声崩裂,露出外面靛蓝的夜空。
王玄策踩着坠落的砖石坠入竖井,金铁断足在井壁上划出火星。他怀中的佛盒突然发烫,盒内佛骨舍利透出的白光与竖井外的月光交汇,在虚空织成张经纬分明的网。那些从铜佛残片里剥落的金粉被光网兜住,在漫天烟尘中盘旋凝聚,最终化作八个殷红大字:“地破佛出,骨烬国生”。
“是终极战术!”王玄策突然读懂了这八个字的深意。地脉断裂的震动并非毁灭,而是要让被禁锢的佛骨重见天日;工匠尸骸的牺牲不是终结,而是要让大唐的威名在天竺重生。他摸出怀中的铜铃用力摇晃,铃舌上的“唐”字箭簇在声浪中震颤,与竖井外隐约传来的吐蕃马蹄声遥相呼应。
蒋师仁的陌刀仍在吸纳爆破能量,十丈刀身的刃光里浮现出无数唐军甲士的虚影。他们举着长槊列成方阵,随着刀身的震颤向前推进,竟在虚空中演武出玄甲军的破阵之法。阿罗那顺的卫兵被这异象震慑,握着弯刀的手不住颤抖,有几个甚至跪坐在地,对着刃光叩拜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正使!快看竖井边缘!”
王玄策抬头的瞬间,呼吸骤然停滞。竖井顶端的月光里,竟立着个熟悉的身影——文成公主穿着吐蕃赞普王妃的锦袍,手中九环锡杖在夜风中轻晃,环佩叮当声里混着她清越的声音:“玄策,二十年了,该带佛骨回家了。”
那分明是虚影,却带着真实的温度。公主将锡杖朝竖井抛下,杖身在空中节节断裂,化作条缀着铜环的速降绳。绳头坠到王玄策面前时,环扣恰好与他腰间的蹀躞带相扣,锡杖上的绿松石在月光下流转,映出公主鬓边那支熟悉的唐式步摇。
“公主……”王玄策的指尖触到速降绳,粗糙的麻绳里竟裹着丝绸的柔滑,像极了当年护送公主入藏时,她亲手缝制的护腕。
蒋师仁的陌刀突然发出龙吟般的震颤,十丈刃光在穿透第七层顶棚后,竟将佛塔周围的天竺兵营照得如同白昼。借调来的八千余骑人马正在塔外列阵,吐蕃骑兵的马槊组成钢铁丛林,泥婆罗士兵的藤牌阵如坚壁环伺,看到刃光的瞬间同时发出震天呐喊。
“地脉断了!”王玄策突然感到脚下传来剧烈的震颤。竖井底部的佛骨密室开始龟裂,原本封印密室的巨石在震波中抬升,露出下面奔腾的地脉岩浆——那岩浆竟是赤金色的,顺着裂缝流淌时,在地面灼出“唐”字的纹路。
阿罗那顺握着未成型的邪剑冲来,剑坯上的虚假佛骨在白光中发出凄厉的尖啸。“本王不会输!”他挥剑劈向速降绳,却被蒋师仁暴涨的陌刀拦在半空。十丈刃光与邪剑相击,迸出的火星落在地脉岩浆里,竟燃起青蓝色的火焰。
“蒋校尉,护住佛骨!”王玄策拽紧速降绳向上攀爬,金铁断足在井壁上踏出急促的节奏。竖井两侧的石壁开始浮现唐军工匠的凿痕,那些“→”形暗记首尾相连,竟组成条从长安到天竺的路线图。
文成公主的虚影始终立在竖井顶端,锡杖化作的速降绳不断延长,环扣碰撞的声响里,隐约能听见长安的晨钟。王玄策爬到一半时,忽然看见虚空中飘来无数绢布——那是工匠们的绝笔血书,是鸿胪寺的密函残片,是文成公主的机关图草稿,它们在白光中凝聚成面巨大的唐旗,旗面“唐”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地破佛出!”蒋师仁的吼声震彻云霄。陌刀吸收的爆破能量在此时尽数爆发,十丈刃光突然炸裂成万千刀芒,将七层地宫顶棚劈成碎片。佛塔周围的地脉突然喷涌,赤金色岩浆如喷泉般冲天而起,在空中凝成座金桥,桥头正对着速降绳的顶端。
“骨烬国生!”王玄策终于攀出竖井,佛盒在怀中发出璀璨的白光。他站在金桥桥头回望,只见阿罗那顺的邪剑在刀芒中寸寸断裂,虚假佛骨化作飞灰;崩塌的地宫里,工匠们的骨粉顺着地脉岩浆流淌,在地面拼出“归唐”二字。
文成公主的虚影对着他微微颔首,九环锡杖的最后一环化作纸鸢,载着片佛骨舍利的拓片飞向东方。王玄策握紧佛盒转身,蒋师仁的陌刀已恢复原状,正拄在金桥边缘等他。八千余骑人马在桥尾列成仪仗,吐蕃赞普赠送的鎏金马鞍在月光下泛着暖光,泥婆罗王亲赐的藤牌上,此刻竟也刻上了小小的“唐”字。
地脉的震颤渐渐平息,裂开的大地开始愈合,唯有赤金色岩浆灼出的“唐”字纹路永远留在了佛塔之下。王玄策踩着金桥向前走去,金铁断足踏在桥面上,发出的声响竟与长安朱雀大街的石板路别无二致。
“蒋校尉,起程。”
“末将领命!”
陌刀与断足的声响交织成归途的鼓点,佛盒里的舍利透出的白光,在身后铺成条通往东方的路。地脉深处传来隐约的梵唱,这次不再有悲悯,唯有送别的悠长——就像二十年前,玄奘法师站在长安城外,望着西去的驼队时,那声轻轻的叹息。
金桥在身后缓缓消散,化作漫天金粉融入月光。王玄策知道,从今往后,天竺佛塔之下的地脉,将永远刻着大唐的印记;而那些长眠于此的工匠弟兄,终于能随着佛骨的归程,魂归故土。